[发明专利]一种稀土掺杂硅酸盐发光玻璃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69174.9 | 申请日: | 2013-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304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王静;张学杰;黄霖;苏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C03C4/12 | 分类号: | C03C4/12;C03C3/097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倪小敏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稀土 掺杂 硅酸盐 发光 玻璃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白光LED发光玻璃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白光LED用稀土掺杂硅酸盐发光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白光LED作为一种新型固体光源,因其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的特点,有望在今后发展成为第四代照明光源,实现绿色照明的目标。
目前商业化的白光LED器件实现白光的方案是:“蓝光LED+黄色荧光粉”或者“蓝光LED+黄色+红色荧光粉”或者“蓝光LED+绿色+红色荧光粉”。这些荧光粉通常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但是,也存在如下不足之处:(a)热稳定性不好,导致白光色漂移;(b)与环氧树脂混合所形成的荧光浆料易老化等。
稀土离子掺杂的发光玻璃相比于荧光粉制备白光LED拥有许多优势:(a)易加工成各种形状,可塑性强;(b)良好的热传导性能和化学稳定性;(c)与LED结合制作工艺简单,原料易得,成本低廉;(d)替代环氧树脂等。因此稀土离子掺杂的发光玻璃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虽然有关发光玻璃的研究很多,但是真正能被蓝光LED芯片(440~480 nm)激发的发光玻璃并不多。专利CN 101830638 A 报道了一种单掺杂Eu2+的发光玻璃,其最佳激发波长在349 nm。专利CN 102701590 A 报道了一种高硅氧发光玻璃,其最佳激发波长拓展到了350~390 nm范围。专利CN 101749642 A报道了一种被蓝光激发的发光玻璃,其最佳激发波长随B2O3量的改变拓展到了蓝光区(440 nm左右)。最近,L.H.C. Andrade报道了 41.5Al2O3-47.4CaO-7SiO2-2.1MgO-
2.0CeO2 (wt. %) 的激发与发射光谱(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510 (2012) 54-59),其最佳激发波长位于405 nm;Zijun Liu报道了27Al2O3-58CaO-8SiO2-7MgO-xEu2O3 (mol %) 的激发与发射光谱(Appl Phys A (2012) 108:777-781),其最佳激发波长扩展到了蓝光区(440 nm左右)。上述发光玻璃中,一部分玻璃的激发波长不能与蓝光LED芯片的发射波段进行很好的匹配;另一部分玻璃的发光效率仍然很低;总之,截至目前,还未见到与本发明所公开的发光玻璃体系相关的专利和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致力于一种蓝光LED芯片激发的新型高效发光玻璃体系的研制。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玻璃,化学组成通式如下:
45SiO2-aLi2O-bMO-5Al2O3-3K2O-2P2O5: cEu2O3
所述的a为Li2O的摩尔系数,b为MO的摩尔系数,c为Eu2O3的摩尔系数,其中a+b=45,0.025≦c≦0.50,
所述的MO为碱土金属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摩尔系数a为25~35。
所述的碱土金属氧化物为氧化钙、氧化锶或氧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为提供一种发光玻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 按照化学组成通式的摩尔比例,称取各元素的氧化物或与之对应的盐类,将原料充分研磨混合;
S2. 在还原性气氛下,高温熔融;
S3. 倒入预热的模具中,退火,冷却,切割抛光后,即得。
步骤S1中所述的盐类为碳酸盐或磷酸盐。
步骤S2中所述的还原性气氛为碳、纯氢气或混合气,所述的混合气为氮气与氢气的混合气。
步骤S2中所述的高温熔融的温度为1450~1700℃,持续时间为0.5~3小时。
步骤S3中所述的退火温度为450~650℃,持续时间为2~5小时。
与已有发明专利和文献资料所公开的发光玻璃相比,本发明所公开的白光LED用稀土掺杂硅酸盐发光玻璃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691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