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水箱盖板的机动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69297.2 | 申请日: | 2013-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35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发明(设计)人: | J·谢弗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34 | 分类号: | B60R21/34;B62D2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 | 代理人: | 侯宇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水箱 盖板 机动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水箱盖板的机动车。所述水箱安置在机动车上,通常安置在机动车的前挡风玻璃的下边缘上,并且用于安装不同的部件、例如刮水器的电动机和连杆。通常设置水箱盖板用于使落在前挡风玻璃上的水和污物远离水箱。
背景技术
由专利文献DE102007017427A1已知一种机动车,具有其下边缘支撑在风窗玻璃支架上的前挡风玻璃、前盖板、安置在前挡风玻璃与前盖板之间的空隙下方的水箱以及水箱盖板。水箱盖板的边缘被设计为围绕着前挡风玻璃的下边缘的U形型材。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在行人保护这方面优化上述传统的结构。
所述技术问题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机动车得以解决,其中水箱盖板固定在风窗玻璃支架上,而不是固定在前挡风玻璃上。在为了实现本发明而实施的试验中已经确定,以常规方式咬合与风窗玻璃的下边缘上的U形型材不仅会在冲击器撞击时阻止前挡风玻璃破裂,还会阻止随后的前挡风玻璃和风窗玻璃支架的屈服变形。通过将水箱盖板的固定从前挡风玻璃转移到风窗玻璃支架上,在碰撞到前挡风玻璃上时能够成功地明显降低HIC(头部伤害标准)值。
如果接触风窗玻璃支架的前挡风玻璃的凸缘以公知的方式通过上方后部的边缘间接或直接地与支承的车身构件、例如与在发动机舱与客舱之间延伸的车厢前壁相连接,则水箱盖板可有效地固定在所述凸缘的前下缘上。
水箱盖板的夹紧件优选咬合在所述凸缘的前下缘上。
所述夹紧件嵌入前挡风玻璃的内侧与凸缘之间的空隙中。然而,凸缘的前下缘也可以延长超出前挡风玻璃的下边缘,尤其是向前延长,使得前挡风玻璃基本上不会阻碍夹紧件的安装。
所述凸缘的前下缘形成向前升高的边缘区域,所述夹紧件可安置于该边缘区域上,由此尤其简化了夹紧件的安装。
所述边缘区域可以有效地沿车辆横向分布,由此在向前下倾斜的凸缘和向前升高的边缘区域之间的弯折部在发生碰撞时不会影响风窗玻璃支架的柔韧性。
有利的是,多个夹紧件沿前下缘分布。使用不连续的夹紧件来取代连续的型材,同样在碰撞时使风窗玻璃支架的屈服变形更为容易。
当然也可以设置单个夹紧件,所述单个夹紧件在前挡风玻璃的下边缘的主体部分上连续延伸。这种连续的夹紧件有助于水箱针对降水的密封。
所述连续的夹紧件可由比风窗玻璃支架更加柔韧的材料制成,以防止对风窗玻璃支架进行不必要的加固。
这种连续的夹紧件优选是挤压型材。
风窗玻璃支架的前下缘可有利地设置多个不连续的凹口,连续的夹紧件或者多个不连续的夹紧件中的每个夹紧件可以形状接合地咬合在所述凹口上。所述凹口分别标记出夹紧件预设的安装位置,由此凹口的存在也加快了不连续夹紧件的安装。
此外有利的是,所述夹紧件是独立于水箱盖板的部件,并且所述水箱盖板和所述夹紧件具有相互配合的便于紧固的固定轮廓、尤其是插接形状,使得在将夹紧件安装到风窗玻璃支架上后,所述水箱盖板可固定在夹紧件上。
为了简化水箱盖板的安装,优选对所述夹紧件的插接形状如此安置定向,以便能够实现水箱盖板在前挡风玻璃的表面法线方向上的插入运动。
水箱盖板可以具有覆盖前挡风玻璃下边缘的搭边,以便遮盖位于其下的夹紧件。
附图说明
根据如下附图对实施例的说明,获得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由说明和附图还可知未在权利要求中提及的实施例的特征。这些特征也能够以与此处特定公开的组合不同的方式出现。在相同的语句中或者以另一种上下文的方式相互涉及了本发明的多个特征,但是这种情况并不证明,这些特征只能以特定公开的组合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只要不影响本发明的功能性,也可以从多个这种特征中去除或更换单个特征。在附图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汽车车身以及模拟行人头部撞击到车身上的冲击器的局部透视图;
图2示出图1中未示出部件的透视图,用于补充图1所示车身;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设计方案的图1所述车辆的风窗玻璃支架的局部俯视图;
图4示出沿图3所示剖切面IV-IV剖切图1和图2所示车身部件所得的剖面示意图;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设计方案与图3类似的风窗玻璃支架的局部俯视图;
图6示出根据第二设计方案与图4类似的剖面图;和
图7示出根据第三设计方案与图4类似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692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