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硫尾矿中硫、铁资源回收处理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69322.7 | 申请日: | 2013-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283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晏波;陈涛;肖贤明;雷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3B9/06 | 分类号: | B03B9/06;B03D1/00;B03C1/00;C22B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尾矿 资源 回收 处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铜硫尾矿中硫、铁资源回收处理工艺,具体涉及硫化矿尾矿中硫的焙烧回收及铁的分选回收,属于固废资源化领域。
背景技术
尾矿是导致矿山污染的主要原因,随着矿山采选规模的扩大,我国矿山尾矿产生量不断增加,目前,尾矿均堆存于尾矿库,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而且多数尾矿库运行多年,面临溃坝的危险,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另一方面,由于目前的采选工艺并不能分离所有金属元素,尾矿中仍含有大量金属元素,在尾矿库溶出形成酸性矿山废水,因此尾矿不仅是矿山污染的污染源而且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若能加以回收,在污染控制的同时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对矿山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多数有色金属矿都是硫化矿,经浮选产生大量的含硫、铁的尾矿,尾矿量约为原矿总量的50%-80%,限于浮选经济性,尾矿中的硫和铁含量较高,分别达到5-12%和10%-20%。年生产量为50万吨的中型硫化矿山尾矿中的硫、铁的资源量可分别达4.8万吨和8.0万吨,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且黄铁矿中的硫较易在环境的自然风化作用下生成硫酸,进一步浸出尾矿中的重金属离子,形成酸性矿山废水,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目前应用到尾矿硫、铁回收的方法主要包括磁选回收法和浸出回收法。磁选回收法是通过湿式圆筒磁选机分离回收尾矿中具有磁性的矿物,例如磁黄铁矿和磁铁矿,但回收率低。浸出回收法是采用浸出剂在特定的条件下浸出矿物,得到含有目标资源的浸出液,并采用适当的分离提纯方法加以回收,操作工艺复杂、成本较高。磁选回收法和浸出回收法均难以实现铁和硫的同时回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铜硫尾矿中硫、铁资源回收处理工艺,用于回收铜硫尾矿中的硫和铁资源,包含以下步骤:
(1)将铜硫尾矿磨细至80%过200目筛后,以硫酸和硫酸铜为活化剂,调节矿浆pH值为4,以高效硫化矿捕收剂丁基黄药为捕收剂,以松醇油为起泡剂,三段粗选一段扫选浮选铜硫尾矿中的硫化矿,捕收剂加入量为120g/t,尾矿经浮选后有效硫含量低于2%,有效硫的回收率高于95%。
(2)将浮选得到的硫化矿粗矿浓缩至含水率为40%左右,并加入絮凝剂聚丙烯酰胺50g/t后压滤至含水率为20%左右。
(3)按质量比硫化矿粗矿∶煤=1∶0.03,加入煤粉后混合均匀,并在温度为500~600℃的回转炉中焙烧30min,并控制烟气流量,使焙烧烟气中SO2体积浓度达到3-5%。
(4)烟气经布袋除尘器除尘后,烟气中的SO2经催化制浓硫酸,制酸尾气以氨法脱硫并制备亚硫酸铵-硫酸铵产品,制备硫酸过程烟气中SO2的回收率达到95%。
(5)焙烧渣经破碎后以湿式圆筒磁选机回收磁铁矿,经磁选得到的磁性产品中Fe含量高于60%。
本发明通过浮选法富集回收铜硫尾矿中的硫化矿,能降低铁、硫回收需处理的矿物量,从而降低尾矿硫和铁回收的处理成本,提高回收效率。富集得到的硫化矿粗矿经优化焙烧处理得到的烟气中含SO2浓度可达到3%~5%,经除尘处理后可回收制备硫酸及硫酸铵产品,焙烧渣经磁选后可回收高品位磁铁矿产品。本发明通过分选富集-焙烧回收了尾矿中的硫和铁资源,消除了铜硫矿尾矿引起的环境污染,实现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本发明铜硫尾矿中硫、铁资源回收处理工艺回收硫和铁资源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内容,但本发明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实施例1
某铜硫矿生产尾矿为原矿量的72%,尾矿中含有有效硫12.2%,总铁18.3%,回收硫、铁的金属量可达305kg/t。铜硫尾矿磨矿至90%过200目筛;硫化矿浮选加硫酸铜80g/t,硫酸30kg/t,丁黄药120g/t,二号油20g/t。铜硫矿尾矿及浮选产品分析见表1。硫化矿产量为38.4%,硫化矿中S、Fe、Cu、Zn的回收率分别达到了93.07%、91.00%、93.25%和96.00%,S和Fe的含量分别达到了29.57%和43.39%。
表1铜硫尾矿硫化矿分选试验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693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纺织用拾针器
- 下一篇:一种细粒煤微波介质强化磁选洁净系统及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