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化合物及其在制备抗菌药物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69411.1 | 申请日: | 2013-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45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新;宋福行;郭徽;代焕琴;陈彩霞;杨娜;童垚俊;余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J73/00 | 分类号: | C07J73/00;A61K31/585;A61P31/04;A61P31/10;C12P33/20;C12R1/465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抗菌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合物及其在制备抗菌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微生物是药物产生的重要来源,自从青霉素被发现以来,人类从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中获得了许多重要的天然产物,如红霉素、链霉素、利福霉素等等,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目前市场上的药物中,超过120种重要药物来自于微生物,包括青霉素、环孢菌素A、阿霉素等,尤其是在抗感染和抗肿瘤药物中,微生物药物的比重超过50%。
海洋是一个高盐、寡营养,甚至低温、高压、无光照的环境,这种生态环境的特殊性使得海洋微生物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和酶反应系统与陆地微生物相比有着巨大的差异,赋予了海洋微生物独特的代谢途径,导致一些新颖的专属于海洋的菌种以及化学结构奇特、新颖、生物活性多样性显著的海洋药物先导化合物的产生,为新药研究与开发提供了大量的菌种资源、模式结构和药物前体。因此,为了开辟新的药源,世界各国都在向“深蓝进军”,转向从海洋微生物中探索新的药物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化合物及其在制备抗菌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如式(I)或式(II)所示;
式(I)中,R1为-CH3、-CH=CH2、-C2H5、-CH2OH、-C2H4OH、-CH(OH)CH3或-CH2COCH3。
化合物A的结构式如式(I)所示,R1为-CH3。化合物B的结构式如式(I)所示,R1为-CH=CH2。化合物C的结构式如式(I)所示,R1为-C2H5。化合物D的结构式如式(I)所示,R1为-CH2OH。化合物E的结构式如式(I)所示,R1为-C2H4OH。化合物F的结构式如式(I)所示,R1为-CH(OH)CH3。化合物G的结构式如式(I)所示,R1为-CH2COCH3。化合物J的结构式如式(II)所示。
本发明还保护所述化合物在制备抗菌药物中的应用。所述抗菌药物为抗细菌药物和/或抗真菌药物。所述细菌为革兰氏阳性细菌,具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分枝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或大肠杆菌等。所述分枝杆菌具体可为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或耻垢分枝杆菌。所述真菌具体可为白色念珠菌。
本发明还保护一种抗菌药物,其活性成份为所述化合物。所述抗菌药物为抗细菌药物和/或抗真菌药物。所述细菌为革兰氏阳性细菌,具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分枝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或大肠杆菌等。所述分枝杆菌具体可为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或耻垢分枝杆菌。所述真菌具体可为白色念珠菌。所述药物还可包括药学上允许的稀释剂、赋形剂、填充剂、粘合剂、湿润剂、崩解剂、吸收促进剂、表面活性剂、吸附载体、润滑剂、增效剂、添加剂和溶剂等。制备所述抗菌药物时,可将有效剂量的所述化合物与药学上允许的稀释剂、赋形剂、填充剂、粘合剂、湿润剂、崩解剂、吸收促进剂、表面活性剂、吸附载体、润滑剂、增效剂、添加剂和溶剂等混合,制成各种药用制剂。所述药物的形态可为片剂、胶囊、软胶囊、散剂、颗粒剂、细粒剂、液剂、丸剂、乳剂或悬浊剂等口服制剂,亦可为针剂(如粉剂、水剂、油剂)栓剂、软膏、硬膏、贴剂、喷雾剂、酊剂或滴眼剂等非口服制剂。这些制剂都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常用的制备方法而获得。其给药途径可为口服、经皮,静脉或肌肉注射。
菌株MS751已于2012年06月26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号为CGMCC No.6299。链霉菌(Streptomyces sp.)MS751CGMCC No.6299简称链霉菌MS751。
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特别是化合物A、化合物B、化合物C和化合物J)具有很好的抗细菌和抗真菌的活性。本发明对于人类的健康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694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