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于井下巷道、硐室用的起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70934.8 | 申请日: | 2013-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301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李中楠;郭宏东;瞿英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钢集团马鞍山矿院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华唯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9/00 | 分类号: | B66C19/00;B66C6/00;B66C5/00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常前发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于 井下 巷道 硐室用 起吊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井下起吊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井下电动葫芦起吊装置,特别适合地下开采矿山的井下修理硐室、水泵房等作为起重设备的场所。
背景技术
地下开采矿山中,中、小型电动葫芦广泛应用于井下机修硐室、卸矿硐室、水泵硐室等各种井下辅助设施。由于矿山井下作业环境的限制,矿山现有的电动葫芦一般采用大型钢梁、钢牛腿的安装方式,在安装和使用中存在如下技术缺陷:
钢牛腿只能固定在巷道两帮,无法利用巷道拱顶的空间,使电动葫芦的起吊高度受限,严重影响使用功能;主梁跨度大,承载能力小,造成主梁截面较大,钢材使用量很大;需要先将沉重的钢牛腿固定在巷道侧壁,再安装起重主梁,然后将电动葫芦轨道固定在起重主梁之上,费时费力,施工困难较大;由于结构笨重,故不利于回收重复使用。
中国专利申请200520081933.4公开了一种井下多功能起吊装置,由伸缩吊臂、固定吊臂、伸缩油缸、升降油缸、机架、机架的固定部件或拉移固定机构、液压控制回路等构成。固定吊臂后端铰接在机架顶部,升降油缸铰接在机架、固定吊臂之间,伸缩吊臂插在固定吊臂中并可自由伸缩,伸缩油缸一端铰接在固定吊臂上,另一端铰接在伸缩吊臂上,伸缩吊臂前端设有悬挂起吊索具的吊耳或吊钩。该该起吊装置结构复杂,生产、使用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适于井下巷道、硐室用的起吊装置,该装置用于井下机修硐室、水泵房等设施,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
为达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适于井下巷道、硐室用的起吊装置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适于井下巷道、硐室用的起吊装置是由主梁、固定锚杆、承重角钢、连接角钢、工字钢轨道、电动葫芦组合构成;所述的锚杆数量为四根并垂直锚固在巷道拱顶支护体及其上部岩体中,承重角钢通过螺栓安装在固定锚杆的下端,所述的主梁为两根并排平行设置,通过螺栓水平安装在承重角钢上;所述的工字钢轨道通过连接角钢水平安装在主梁上,工字钢轨道沿巷道或硐室走向布置;电动葫芦的滚轮安装在工字钢轨道上;所述的主梁采用槽钢结构。
使用时,将本发明一种适于井下巷道、硐室用的起吊装置通过固定锚杆固定在巷道拱顶支护体及其上部的岩体中,电动葫芦的滚轮安装在工字钢轨道上,带动电动葫芦沿工字钢轨道行走。
本发明一种适于井下巷道、硐室用的起吊装置安装简单、灵活,可以调节装置的高度,满足不同场合的起吊需求;因轨道长度可小于巷道或硐室宽度,承载能力大,结构重量轻;拆卸方便,只需拆卸固定锚杆的螺栓就可以将整个装置取下,方便回收再利用。
本发明一种适于井下巷道、硐室用的起吊装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应用广泛,工字钢轨道安装高度高于地下硐室帮高,起吊高度高,且灵活可调。
(2)安装简单,省工省时。
(3)主梁跨度小,结构重量轻,承载能力大。可广泛应用于电动葫芦的悬挂。
(4)拆卸方便,可以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适于井下巷道、硐室用的起吊装置的总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适于井下巷道、硐室用的起吊装置的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沿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沿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描述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一种适于井下巷道、硐室用的起吊装置作更详细说明。
由图1所示的本发明一种适于井下巷道、硐室用的起吊装置的总装结构示意图并结合图2看出,它是由主梁1、固定锚杆2、承重角钢3、连接角钢4、工字钢轨道5、电动葫芦6组合构成;所述主梁1、固定锚杆2、承重角钢3、连接角钢4、工字钢轨道5采用螺栓、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锚杆2数量为四根并垂直锚固在巷道拱顶支护体7及其上部岩体中,承重角钢3安装在固定锚杆2的下端;所述的主梁1水平安装在承重角钢3上;所述的工字钢轨道5通过连接角钢4安装在主梁1上;电动葫芦6的滚轮安装在工字钢轨道5上。
由图2所示的本发明一种适于井下巷道、硐室用的起吊装置的结构平面示意图并结合图1看出,所述的主梁1为两根并排平行设置,所述的工字钢轨道5通过连接角钢4安装在主梁1上,工字钢轨道5与主梁1垂直。
由图3所示的图2中沿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并结合图2看出,承重角钢3安装在固定锚杆2的下端,主梁1为槽钢结构,两根主梁1相互平行并通过螺栓安装在承重角钢3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钢集团马鞍山矿院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华唯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钢集团马鞍山矿院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华唯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709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