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树脂浇注体加工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71286.8 | 申请日: | 2013-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582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张进;董红星;陈野;赵庆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39/26 | 分类号: | B29C39/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树脂 浇注 加工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模具,具体滴水是一种用于制作树脂浇注体的模具。
背景技术
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酚醛树脂、聚酰亚胺、尼龙等热固性和热塑性树脂被广泛用作制备玻璃钢、胶黏剂、航空材料的基体树脂。然而树脂的性能与其配方和生产工艺密切相关,不同配方和工艺获得的树脂性能不同,故其应用于不同场合时,需要对其性能进行测试。性能测试主要包括弯曲性能、拉伸性能、动态热机械性能等。由于多数树脂在常温下为液体,或者加工时要首选溶解到溶剂中形成液体,而检测其性能时需要将其制备为符合一定标准的固体条状样条,如DMA测试,要求厚度公差在0.02mm左右,通常的手工打磨极难制得符合要求的样条,因此有必要采用合适的模具。
目前,部分厂家采用的树脂浇注体加工模具为两块平板平行放置,之间留有间隙,三边密封,在两平行板及密封三边间形成型腔,然后将树脂灌入型腔中,再密封第四边,待树脂固化后,将两平板拆开,去除四周的密封边,得到树脂浇注体板,在经裁剪、打磨而获得样条。该法制备浇注体样条,步骤繁琐,裁剪过程中样品尺寸不易控制,需要打磨。另一种树脂浇注体加工模具是,授权公告号为201579917U的专利文件中公开的树脂浇注体弯曲模具。该模具使用方便,然而在制备浇注体时,由于树脂的界面张力,导致制得的浇注体上表面不平,尺寸公差较大,仍然需要打磨上表面;其次在卸模时由于模具无法做到两侧面平行,脆性树脂浇注体卸模困难,容易碎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容易,能精确控制浇注体厚度的树脂浇注体加工模具。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由至少两个双十字组件构成,所述双十字组件包括两个短梁和一个通梁,所述短梁的长度是所制备浇注体厚度的两倍加上通梁的宽度,两个所述短梁之间的间距是所制备浇注体的长度加上所述短梁的宽度,所述通梁的厚度是所制备浇注体的宽度。
本发明还可以包括:
1、所述通梁两端各有一个通孔,其中一端的通孔距短梁的距离比另一端的通孔距短梁的距离长短梁的宽度。
2、所述树脂浇注体加工模具由钢材、不锈钢、聚四氟乙烯或材料制成。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制作容易,能精确控制浇注体厚度(尺寸公差较小),保持垂直于厚度的两个面平行,并且卸模容易的树脂浇注体加工模具。采用该模具树脂浇注体样条可一次成型,仅需稍做打磨两侧边缘即可应用于弯曲性能或者热机械性能测试。
发明所述树脂浇注体加工模具是由多个相同双十字组件构成组成,双十字组件构成可两两单独组合使用,也可多个组合使用,使用灵活,卸模方便。双十字组件构成由两个短梁和一个通梁组成。短梁的长度是所制备浇注体厚度的两倍加上通梁的宽度,两个短梁的间距是浇注体的长度加上短梁的宽度,通梁的厚度是浇注体的宽度。通梁两端还包含有一个通孔,该通孔用于螺栓连接配件。
所述树脂浇注体加工模具的材质为钢材、不锈钢、聚四氟乙烯、尼龙等材料。所用材质要确保和所浇注的树脂不粘。可采用在钢制模具上镀膜,或者涂脱模剂以达到卸模容易的效果。其次所述树脂浇注体加工模具使用时,需要多个配件相互组合,组合方式为短梁进行错搭组合,然后可以采用胶带或者聚四氟密封胶带将底部密封,从而形成一个型腔,进行树脂的浇注。
综上,本树脂浇注体加工模具由多个相同双十字配件组成,可灵活组合,方便装配和拆卸,利用该模具可将树脂浇注体弯曲样条、DMA测试样条和其它需要测试的样条一次成型。本发明克服传统模具制作浇注体时需要的切割、大面积打磨等缺陷,也克服对于脆性树脂卸模困难,制备的浇注体上表面需要打磨等缺陷。特别适合于树脂浇注体弯曲样条和DMA测试样条的快速成型制作,并且能精确控制样条的厚度,适用于对样品厚度有精确要求的高精度测试领域。
附图说明
图1是双十字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4树脂浇注体加工模具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模具装配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举例对本发明做更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的树脂浇注体模具由至少两个双十字组件构成,图4、5所示的是由四个双十字组件错搭组成的树脂浇注体模具,底部采用透明胶带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712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包装箱夹紧定位输送装置
- 下一篇:芦荟/黏胶/莫代尔功能毛衫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