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RFID安全认证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73495.6 | 申请日: | 2013-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86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文光俊;马玉林;李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河源市特灵通通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H04L9/32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7 | 代理人: | 周永宏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rfid 安全 认证 方法 | ||
1.一种RFID安全认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读写器随机产生两个正整数r1与R1,并将其存储在私有存储空间,其中,r1∈[1,M],R1∈(0,N1),M为待选取的加密算法的数目,所述的加密算法与M个数字一一对应,N1为预先设定的值,根据r1特定的取值选择对应的加密算法E1对R1和加密算法E1对应的密钥序列K1组成的数据流(K1,R1)进行加密,加密后的结果为E1(K1,R1),同时读写器不停对外发出读写请求命令,读写器检测到标签以后将r1,R1以及对加密后的结果E1(K1,R1)发送给检测到的标签;
S2.被检测到的标签收到读写器发来的r1、R1以及E1(K1,R1)之后,将R1与E1(K1,R1)分别存储在私有存储空间,根据r1选取存储在标签加密算法库中相对应的加密算法E1’,并使用加密算法E1’对R1和与算法E1’对应的密钥序列K1’组成的数据流(K1’,R1)进行加密,加密后的结果为E1’(K1’,R1),然后将其与E1(K1,R1)进行比较,如果二者完全一致,通过第一轮安全认证,否则终止本次会话;
S3.第一轮安全认证通过之后,标签将其ID号ID1使用加密算法E1进行加密,并将加密之后的结果E1(K1,ID1)发送给读写器;
S4.读写器收到标签发来的E1(K1,ID1)之后,将其与r1一起发送给后台数据库服务器;
S5.后台数据库服务器收到读写器发来的r1和E1(K1,ID1)之后,根据参数r1选择对应的解密算法对数据包E1(K1,ID1)进行解密,并将解密得到的ID号在后台数据库中进行验证,如果找到与其完全匹配的ID号则通过第二轮安全认证,否则终止本次会话;
S6.第二轮安全认证通过之后,后台数据库服务器随机产生两个正整数r2和R2,其中r2∈[1,M],R2∈(0,N2),N2为预先设定的值,根据r2的值选择对应的加密算法E2,并用其对参数R2和加密算法E2对应的密钥序列K2组成的数据流(K2,R2)进行加密得到E2(K2,R2),同时再次使用加密算法E2对标签ID号进行加密,得到E2(K2,ID1)然后将r2以及加密后的结果E2(K2,R2)和E2(K2,ID1)发送给读写器;
S7.读写器收到后台数据库服务器发来的r2和E2(K2,R2)和E2(K2,ID1)之后,通过参数r2选择相应的解密算法对数据包E2(K2,R2)进行解密得到R2,然后将R1与R2作为输入参数,使用存储在读写器中的密钥生成算法L生成密钥L(R1,R2),并将其赋值给Key作为本次通信的动态密钥,最后使用加密算法E2对Key进行加密得到E2(K2,Key),并将其与r2、R1、R2和E2(K2,ID1)一起发送给标签;
S8.标签收到读写器发来的r2、R1、R2、E2(K2,Key)和E2(K2,ID1)之后,通过r2选择对应的解密算法分别对数据包E2(K2,Key)和E2(K2,ID1)进行解密得到Key和ID1,紧接着将Key存放在动态密钥区,并将解密得到的ID1与标签自身的ID号进行比对,如果比对结果不一致则立即终止本次会话,否则将R1与R2作为输入参数,使用存储在标签中的密钥生成算法L’生成密钥L’(R1,R2),并将其赋值给Key’;最后将解密得到Key与Key’进行比对,如果Key与Key’完全一致则通过第三轮安全认证,否则终止本次会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FID安全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所述的M=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RFID安全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所述的加密算法具体为:TEA、DES、IDEA和HIGH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FID安全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所述的N1=100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RFID安全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所述的N2=100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RFID安全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读写器通过WiFi网络或者GSM无线网络与后台数据库服务器通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河源市特灵通通讯有限公司,未经电子科技大学;河源市特灵通通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7349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