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剔管扁铲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73516.4 | 申请日: | 2013-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291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何维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亿讯机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27/02 | 分类号: | B25B27/02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3004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剔管扁铲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专用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拆卸管体、尤其是拆卸换热器内金属空心管体的剔管扁铲。
背景技术
换热器(亦称为热交换器或热交换设备)是用来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以满足规定的工艺要求的装置,是对流传热及热传导的一种工业应用。换热器按其操作过程可分为间壁式、混合式、蓄热式(或称回热式)三大类。其中,间壁式换热器中的管式换热器又因其结构简单而功效较高而得到广泛使用。目前的管式换热器,大都包括平行布置的多个空心管体以及布置于管体外侧以用来夹持管体两端的夹持壳,使用时,依靠向空心管体内以及各管体间隙间通入两种不同温度的液体,从而实现两液体间的热交换功能;上述换热器在遇到管体检修或维护等问题而需进行空心管体拆卸时,常用手工或机器两种方式;其手工方式由于无同一拆卸器具,都为依靠纯人力或自制工具进行凿管拔管工作,具体操作费时费力不说,还经常因自制器具规格和结构不合理而造成夹持壳上的与管体端部配合孔端面的撬损现象;而机器拔管方式,这在申请人为机械工业部第一设计研究院青岛分院的发明名称为“拔管器”(专利号:ZL94225882.)以及申请人王玮的发明名称为“一种新型拔管器”(专利号:ZL95205595.3)等专利申请中均有所描述,其固然也能实现对于空心管体的快速拔出,然而,机器拔管的便捷性必然伴随其结构的无比复杂性,目前的机器拔管结构先期投入成本较高而结构复杂,同时,换热器的空心管体使用寿命较高而检修及维护周期较长,单独引进成本如此高昂而使用面却如此单一的机器拔管装置,对于企业的投资成本显然负担较大。如何研发出一种成本低廉、结构简单而使用快捷方便的快速剔管装置,则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迫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剔管扁铲,其结构简单而操作便捷,可实现对于换热器上空心管体的快捷拆卸操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剔管扁铲,包括剔管扁铲本体,所述剔管扁铲本体在其前端处沿其插入方向顺延设置有工作段,所述工作段包括用于插入热交换器空心管体与相配合孔部间隙处的凿尖部;所述凿尖部一面为由其后端至其前端坡度逐渐下斜的斜面结构,其上的相对其斜面的另一面外形呈与待插入孔部孔壁适配的圆弧面状构造。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一方面,通过采用凿尖部的斜面状布置,从而有利于该装置相对于空心管体与相配合孔部的紧密配合缝的快速凿入操作,以提升其拆卸效率;更重要的是,凿尖部另一面处布置的圆弧面状构造,则在实际操作时通过保证该圆弧面始终与待插入孔部孔壁间处于面接触状态,得以使工作段在凿入上述配合缝时能够始终处于与夹持壳上孔部间的避让位置,从而也就避免了使用传统的多棱角凿头结构所可能导致的对夹持壳上孔部端面乃至孔壁的刮伤和撬损现象,其结构简单而操作便捷,可快速实现对于换热器上空心管体的快捷拆卸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结构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剔管扁铲,包括剔管扁铲本体10,所述剔管扁铲本体10在其前端处沿其插入方向顺延设置有工作段20,所述工作段20包括用于插入热交换器空心管体与相配合孔部间隙处的凿尖部21;所述凿尖部21一面为由其后端至其前端坡度逐渐下斜的斜面结构,其上的相对其斜面的另一面外形呈与待插入孔部(也即热交换器上的夹持壳上用于装配空心管体的相配合孔部)孔壁适配的圆弧面状构造。
本发明具体结构可参照图1-3所示,这样,一方面,通过采用凿尖部21的斜面状布置,依靠工作段20上的凿尖部21相对于空心管体与相配合孔部的紧密配合缝的直接凿入作用,从而有利于实现其快速插入操作,以提升其拆卸效率;更重要的是,凿尖部21另一面处布置的圆弧面状构造,则在实际操作时,通过保证该圆弧面始终与待插入孔部孔壁间的面接触状态,从而实现其凿入时的角度自定位作用,最终得以使工作段20在凿入上述配合缝时其能够始终与夹持壳上孔部间处于凿入方向上的避让位置,也就避免了传统的凿头的多棱角结构或凿入角度变化而可能导致的对夹持壳上孔部端面乃至孔壁的刮花撬损现象,其结构简单而操作便捷,可快速实现对于换热器上空心管体的快捷拆卸操作。当然,为便于读者理解,此处的前、后位置,则以本发明整体管长方向视作前后方,并以剔管扁铲本体10上的工作段20所在方向为前端位置,而以其相对于工作段20所在端的另一端为其后端位置,至此继续陈述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亿讯机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合肥亿讯机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735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