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强大肠杆菌L-苯丙氨酸胞外分泌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74890.6 | 申请日: | 2013-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67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刘双平;石贵阳;张梁;丁重阳;何冬旭;李赢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13/22 | 分类号: | C12P13/22;C12N1/21;C12R1/19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冯智文 |
地址: | 214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强 大肠杆菌 苯丙氨酸 外分泌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和发酵的手段增强大肠杆菌L-苯丙氨酸胞外分泌的方法。
背景技术
L-苯丙氨酸(L-phenylalanine)是一种人体必需但自身无法合成的具有生理活性的芳香族氨基酸,也是一种重要的医药和食用化学品中间体,在医药行业主要用于生产抗肿瘤药物和氨基酸输液制剂,在食品行业主要用于合成二肽甜味剂阿斯巴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生产L-苯丙氨酸的方法主要有水解抽提法、化学合成法、酶法和发酵法四种,其中,微生物发酵法所利用原料廉价易得,又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是目前国内外生产L-苯丙氨酸的主流方法。L-苯丙氨酸在大肠杆菌细胞内通过芳香族氨基酸合成代谢途径合成:葡萄糖进入细胞后经过糖酵解途径和磷酸戊糖途径合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和4-磷酸-赤藓糖,在3-脱氧-D-阿拉伯庚酮糖酸-7-磷酸合成酶(AroG)的作用下进入莽草酸途径,在莽草酸激酶(AroK)、莽草酸脱氢酶(YdiB)等酶类的作用下合成分支酸,之后经分支酸变位元酶和预苯酸脱水酶(PheA)等酶作用生成芳香族氨基酸前体物,再经过酪氨酸转氨酶(TyrB)的作用合成L-苯丙氨酸。
从自然界中筛选出的具有产酸能力的微生物菌株一般氨基酸积累量有限;通过特别修饰选育出的突变株虽可提高L-苯丙氨酸的生产效率,但其盲目性大,工作量繁重,生产成本高,且突变株一般携带有营养缺陷,产量进一步提高受到限制。通过基因克隆手段解除代谢调控位点以促进目的产物合成已成功应用于柠檬酸、乳酸、琥珀酸等多种代谢产物的发酵生产,是L-苯丙氨酸工业化生产的必然趋势,但是,L-苯丙氨酸的代谢调控受限于基因转录起始、转录过程、翻译起始、翻译过程、酶量、酶活等多水平、不同层次的反馈控制,且由于质粒载体的大小受到限制,很难通过过量表达连续的多个基因来解除所有的调控位点,此外,大肠杆菌在发酵过程中会积累副产物——乙酸,其可限制菌体的生长及目的产物的合成,降低产率。总之,可高产L-苯丙氨酸且发酵成本低廉的基因工程菌株目前尚未见报道,难以形成产业化。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强大肠杆菌L-苯丙氨酸胞外分泌的方法。本发明可明显增强大肠杆菌L-苯丙氨酸胞外分泌水平,L-苯丙氨酸产量高,有害副产物乙酸浓度低,发酵成本低廉,工艺简单,适宜产业化生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增强大肠杆菌L-苯丙氨酸胞外分泌的方法,是将可同时过量表达酪氨酸转氨酶TyrB、甲基紫罗碱外转运蛋白YddG、3-脱氧-D-阿拉伯庚酮糖酸-7-磷酸合成酶AroG、分支酸变位酶和预苯酸脱水酶PheA、莽草酸激酶AroK以及莽草酸脱氢酶YdiB的重组质粒转化宿主大肠杆菌,并通过液体发酵生产L-苯丙氨酸。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重组质粒是将大肠杆菌来源的TyrB、YddG、AroG、PheA、AroK以及YdiB编码基因进行人工修饰以解除其所受代谢调控,并插入载体构建而成;
所述液体发酵条件控制如下:发酵培养基的起始葡萄糖浓度为3~15g/L,发酵过程中的葡萄糖浓度为1~4g/L;发酵温度35~42℃,发酵pH值6.5~7.5,通气量0.5~1.0vvm,溶氧量为初始氧浓度的10~35%,发酵时间48~72h。
所述TyrB、YddG、AroG、PheA、AroK以及YdiB编码基因的天然启动子被其它不受末端代谢产物反馈阻遏的强启动子所替换,以增强其表达水平。
所述TyrB编码基因编码框的起始碱基序列被SEQ ID NO:1所示的碱基序列替换,以解除其与阻遏蛋白TyrR的结合能力。
所述AroG氨基酸序列中第146位的天门冬氨酸被替换成天门冬酰胺,以解除苯丙氨酸对其的反馈抑制。
所述PheA的R-domain结构域被删除,以解除苯丙氨酸对其的反馈抑制。
所述强启动子包括PR和/或PL启动子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748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