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体压强转换新能源可控温差发电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75879.1 | 申请日: | 2013-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65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朱剑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剑文 |
主分类号: | H02N11/00 | 分类号: | H02N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 压强 转换 新能源 可控 温差 发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体压强转换新能源可控温差发电装置。尤其是一种利用液体压强增大时密度变大,温度变低和气体压强增大时密度变大,温度变高的不同特性。进行流体压强转换产生可控温差能量和利用热电材料装置热电交互转换为电能的流体压强转换新能源可控温差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技术:压燃式内燃机利用空气压强增大时密度变大,温度变高的特性使雾化油点火燃烧。自然界海洋、湖泊、深水库中的水会形成水温分层。由上到下密度逐渐增大,温度逐渐降低。科学家经过深入研究得出水库降温真实原因是:海洋、湖泊、深水库底部的水是在高压下被压缩,压强增大、密度变大而降温。简单地说,海洋、湖泊、深水库就是一个天然制冷机。科学家并为此做了一个实验:在一个百米高的绝热圆管里,注入温度30度的水,将会怎样?按照通常的观念,水温将保持在30度。但事实结果是,圆管下部的水温度降低了,上部的水温度升高了。因为圆管下部水在高压下被压缩,密度增大,温度随之降低,热量会散发出来传递到上部。上部水吸收热量后温度升高。这样原本温度为30度的水就会形成水温分层,由上到下温度逐渐降低,密度逐渐增大。与自然界中海洋、湖泊、深水库的水温垂向分布情形相似。因为底部水在高压下被压缩的时候,体积缩小了,压力沿该力的方向做了功,迫使热量从下部低温处传至上部高温处。从能量的角度来解释,此逆向传热过程消耗了额外的能量,就是水受压时因体积缩小而损失的重力势能,完全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法国世界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在他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中也如此描述:“海洋中海水分子在水面上受到热力,沉入海洋中很深的地方。至零下二度的时候,密度到了最大。然后温度再降低,它的重量减轻,又浮上来了。您将在极圈地方看到这种现象所产生的结果。据专利之家网披露:日本松下公司研制出一种具备更高效率的热电材料,研究人员将这种材料制成10厘米长的管状,浸入到冷水中,当热水流经时,会产生2.5瓦的电力。依次叠加则会产生更多瓦特的电能,如4根管子产生10瓦特的电能足够一盏普通节能灯正常使用。既然知道了水库水降温的真实物理原理,就能够人工制造温差,利用底部的低温来制冷,利用上部的高温来供暖,而最重要的就是用于发电,解决人类的能源问题。因此非常有必要对世界现有背景技术进行发扬优势,克服不足的优化组合。也就是现代意义继承中的技术创新。就像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组成的。但是碳原子间“同分异构”的组合却造成二者完全不同的性质。金刚石俗名钻石。是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素有“硬度之王”和宝石之王的美称。而石墨则是最软的物质之一。研发利用液体压强增大时密度变大,温度变低和气体压强增大时密度变大,温度变高的不同特性。进行流体压强转换产生可控温差能量和利用热电材料装置热电交互转换为电能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液体压强增大时密度变大,温度变低和气体压强增大时密度变大,温度变高的不同特性。进行流体压强转换产生可控温差能量和利用热电材料装置热电交互转换为电能的流体压强转换新能源可控温差发电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剑文,未经朱剑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758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轴承保持架和轴承保持架部段
- 下一篇:温度保护开关的寿命测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