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机头全自动数控车床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77316.6 | 申请日: | 2013-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06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盛焕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盛焕君 |
主分类号: | B23B9/00 | 分类号: | B23B9/00;B23B21/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天一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07 | 代理人: | 刘赛云 |
地址: | 315020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骆***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机 全自动 数控车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工件切削加工的全自动数控车床,具体的说是指能进行双向同时移动加工的双机头全自动数控车床。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车床是整个机械行业中必不可少的零部件加工设备,目前使用的车床主要包括半自动或全自动的普通车床和数控车床,其结构都是由机身、机头、导轨、X向移动拖板、Z向移动拖板和刀架等构成,其中的机头主要包括机头座、工件夹头、驱动电机、编码器和装卸气缸等,而不管是普通车床还是数控车床,机头都是只有一个、且固定设置在机身上的,导轨设置在机头一侧,可作X方向移动的X向移动拖板和作Z方向移动的Z向移动拖板滑移设置在该导轨上,刀架直接安装在Z向移动拖板上。因此,车床固有的加工方式都是机头上受工件夹头夹持的工件是不移动的,只进行自转,而X向移动拖板和Z向移动拖板带动刀架上的刀具才能对自转的工件进行切削加工。
上述这种车床固有的结构和加工方式往往存在这样的缺陷,例如加工一个阶梯轴,首先需要将工件一头夹持、另一头进行切削,在切削完成后,需人工取下工件调换至工件完成的一头重新进行夹持,然后切削未加工的一头,这样的加工方式非常麻烦、费力,工作效率较低,尤其是工件经过两次装卸和手动周转往往容易造成碰伤,也极大影响产品的切削精度。公开的中国专利号为200820219049.6的“双机头立柱式辊子堆焊机床”虽然也涉及到一种双机头的机床结构,但它不仅结构复杂、操作不便,而且主要还是应用于辊子堆焊机床上的,不管是结构组成和工作方式都与上述车床不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加工简单、省力,工作效率高,能有效保证切削精度的双机头全自动数控车床,该数控车床还能极大减少工件周转及工件碰伤带来的麻烦。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双机头全自动数控车床,包括机身、机头、导轨、X向移动拖板、Z向移动拖板和刀架,所述的机头包括机头座、工件夹头、驱动电机、编码器和装卸气缸,所述的导轨具有两条,该两条导轨互相平行并沿X方向固定设置在机身上,每一导轨上均设有X向移动拖板和Z向移动拖板;所述的X向移动拖板沿X方向滑移设置在导轨上,该导轨上还设有驱动X向移动拖板滑移的X向电机和X向丝杠;所述的Z向移动拖板沿Z方向滑移设置在X向移动拖板上,该X向移动拖板上还设有驱动Z向移动拖板滑移的Z向电机和Z向丝杠;所述的机头为结构完全相同的双机头结构,每一机头均对应安装在每一导轨的Z向移动拖板上,该双机头的工件夹头相对设置;所述的刀架固定设置在机身上,并位于两个机头之间。
所述的刀架一侧设有安装在机身上的自动出料装置。
所述的刀架为顶面设有两排刀座的双面刀架,该双面刀架的两排刀座分别对应两个工件夹头进行安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主要是将车床的机头采用了一种可进行双向同时移动加工的双机头结构,而将双面刀架固定设置在双机头之间,故其加工方式变成工件除了进行自转外,还能随着机头进行X方向和Z方向的移动,这种结构的改变打破了传统车床所固有的结构形式和加工方式,它不但加工过程简单、省力,特别是对双头加工的零部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工件进行人工装卸和周转的次数减少,也能避免工件碰伤,并有效保证切削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按上述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再作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1.机身、2.X向移动拖板、3.Z向电机、4.Z向丝杠、5.Z向移动拖板、6.X向电机、7.编码器、8.装卸气缸、9.机头座、10.驱动电机、11.工件夹头、12.刀座、13.自动出料通道、14.刀架、15.X向丝杠、16.导轨。
双机头全自动数控车床,如图1所示,它属于一种用于工件切削加工的机械设备,其结构主要是由机身1、机头、导轨16、X向移动拖板2、Z向移动拖板5和刀架14等构成。
所述的机身1固定放置在地面上,主要作为车床其他部件的安装基础;所述的导轨16设有两条,该两条导轨沿X方向平行固定设置在机身1上,每一条导轨16上均设有结构相同的X向移动拖板2和Z向移动拖板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盛焕君,未经盛焕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773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解质添加剂
- 下一篇:带有细长内孔的厚壁铸钢件铸造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