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晶态碳化硅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其薄膜晶体管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078664.5 申请日: 2013-03-12
公开(公告)号: CN104051243A 公开(公告)日: 2014-09-17
发明(设计)人: 郭立强;万青;杨园园;竺立强;吴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主分类号: H01L21/205 分类号: H01L21/205;H01L29/786;H01L29/10;H01L29/04
代理公司: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代理人: 刘诚午
地址: 315201 浙江***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晶态 碳化硅 薄膜 制备 方法 及其 薄膜晶体管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非晶态碳化硅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硅源、碳源作为反应源,氩气作为保护气体,在掺杂剂的作用下,在衬底上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得到;

所述的硅源选自三氯氢硅、四氯化硅、乙硅烷或硅烷;

所述的碳源选自甲烷;

所述的掺杂剂为n型掺杂剂或p型掺杂剂;

其中,掺杂剂和硅源流量混合比例为1%~20%,碳源和硅源流量混合比例为1:2~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晶态碳化硅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化学气相沉积技术是指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技术,腔室压强为20~200Pa;射频功率为50~350W;衬底温度为室温至3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晶态碳化硅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气相沉积技术是指大气压化学气相沉积技术,腔室压强为常压;射频功率为50~350W;衬底温度为100~400℃。

4.一种非晶态碳化硅薄膜晶体管,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叠置的衬底、栅绝缘层、沟道层、钝化层;

配置于所述衬底上、被栅绝缘层包覆的的栅电极;

配置于所述沟道层上、被钝化层包覆的源电极、漏电极;

分别向上延伸出钝化层的栅外延电极、源外延电极、漏外延电极;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沟道层为利用权利要求1的方法制备的非晶态碳化硅薄膜,厚度为10~1000nm。

5.一种非晶态碳化硅薄膜晶体管,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叠置的衬底、阻隔层、沟道层、栅绝缘层、钝化层;

配置于所述阻隔层上、被沟道层包覆的源电极、漏电极;

被栅绝缘层及钝化层共同包覆的栅电极;

分别向上延伸出钝化层的栅外延电极、源外延电极、漏外延电极;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沟道层为利用权利要求1的方法制备的非晶态碳化硅薄膜,厚度为10~1000nm。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非晶态碳化硅薄膜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衬底为硅片或玻璃。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非晶态碳化硅薄膜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隔层的材料为二氧化硅或氮化硅,阻隔层的厚度为100~2000nm。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非晶态碳化硅薄膜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栅绝缘层的材料为二氧化硅、氮化硅、有机聚合物或无机聚合物,栅绝缘层的厚度为200~5000nm。

9.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非晶态碳化硅薄膜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栅电极、源电极、漏电极的材料均选用金属或金属氧化物,所述的栅电极、源电极、漏电极的厚度均为50~500nm。

10.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非晶态碳化硅薄膜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钝化层的材料选自氧化铝、二氧化硅或氮化硅,钝化层的厚度为30~500n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7866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