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精度可调电流变送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79791.7 | 申请日: | 2013-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33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宇;汪彦;蔡重凯;程华明;李电;杜俊杰;秋勇;朱重阳;李云飞;金百荣;洪金琪;吕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电力局;南京拓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5/04 | 分类号: | G01R15/04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 33220 | 代理人: | 蒋卫东 |
地址: | 312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精度 可调 电流 变送器 | ||
1.一种高精度可调电流变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18),所述的机箱(18)内安装有信号变换部分(19)和变比切换控制部分(20);其中所述的信号变换部分(19)通过线路与变比切换控制部分(20)相连;所述的变比切换控制部分(20)通过RS485总线与后台监控主机(30)相连;所述的信号变换部分(19)通过线路与一次电流互感器(28)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精度可调电流变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信号变换部分(19)包括二次电流互感器(29)和微型接触器;所述的微型接触器包括第一微型接触器(11)、第二微型接触器(12)、第三微型接触器(13)、第四微型接触器(14)、第五微型接触器(15)、第六微型接触器(16)、第七微型接触器(17);其中所述的二次电流互感器(29)分别通过线路与第一微型接触器(11)、第二微型接触器(12)、第三微型接触器(13)、第四微型接触器(14)、第五微型接触器(15)、第六微型接触器(16)、第七微型接触器(17)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精度可调电流变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次电流互感器(29)包括一次绕组(35)和二次绕组(36);其中所述的一次绕组(35)上分别连接有第一抽头(1)、第二抽头(2)、第三抽头(3)、第四抽头(4)、第五抽头(5)、第六抽头(6)、第七抽头(7);其中所述的第一抽头(1)通过线路与第一微型接触器(11)相连;所述的第二抽头(2)通过线路与第二微型接触器(12)相连;所述的第三抽头(3)通过线路与第三微型接触器(13)相连;所述的第四抽头(4)通过线路与第四微型接触器(14)相连;所述的第五抽头(5)通过线路与第五微型接触器(15)相连;所述的第六抽头(6)通过线路与第六微型接触器(16)相连;所述的第一微型接触器(11)、第二微型接触器(12)、第三微型接触器(13)、第四微型接触器(14)、第五微型接触器(15)、第六微型接触器(16)并联后通过线路分别与第七微型接触器(17)和一次电流互感器(28)相连;所述的第七抽头(7)分别通过线路与第七微型接触器(17)和一次电流互感器(28)相连;所述的二次绕组(36)上分别连接有第八抽头(8)和第九抽头(9);所述的第八抽头(8)和第九抽头(9)之间连接有功率负载电阻R1。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高精度可调电流变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微型接触器(11)、第二微型接触器(12)、第三微型接触器(13)、第四微型接触器(14)、第五微型接触器(15)、第六微型接触器(16)采用3极主触点微型接触器;所述微型接触器的3极主触点的每1个极分别与三相交流电中的一相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高精度可调电流变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次电流互感器(29)采用整体树脂密封。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高精度可调电流变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比切换控制部分(20)包括8开入8开出的IO模块、微型接触器、选择开关(10)和万能转换开关(31);其中所述的选择开关(10)包括手动触点(101)和自动触点(102);所述的第一微型接触器(11)包括第一微型接触器的吸合线圈(113)、第一微型接触器常开辅助触点(111)和第八微型接触器常开辅助触点(112);所述的第二微型接触器(12)包括第二微型接触器的吸合线圈(123)、第二微型接触器常开辅助触点(121)和第九微型接触器常开辅助触点(122);所述的第三微型接触器(13)包括第三微型接触器的吸合线圈(133)、第三微型接触器常开辅助触点(131)和第十微型接触器常开辅助触点(132);所述的第四微型接触器(14)包括第四微型接触器的吸合线圈(143)、第四微型接触器常开辅助触点(141)和第十一微型接触器常开辅助触点(142);所述的第五微型接触器(15)包括第五微型接触器的吸合线圈(153)、第五微型接触器常开辅助触点(151)和第十二微型接触器常开辅助触点(152);所述的第六微型接触器(16)包括第六微型接触器的吸合线圈(163)、第六微型接触器常开辅助触点(161)和第十三微型接触器常开辅助触点(162);所述的第七微型接触器(17)包括第七微型接触器的吸合线圈(173)和第七微型接触器常闭辅助触点(171);所述的第一微型接触器常开辅助触点(111)、第二微型接触器常开辅助触点(121)、第三微型接触器常开辅助触点(131)、第四微型接触器常开辅助触点(141)、第五微型接触器常开辅助触点(151)、第六微型接触器常开辅助触点(161)通过线路并联后,一端与选择开关(10)并联后接外部电源,另一端与第七微型接触器的吸合线圈(173)串联连接;所述的8开入8开出的IO模块包括第一开出(21)、第二开出(22)、第三开出(23)、第四开出(24)、第五开出(25)、第六开出(26)、第七开出(27);所述的第一开出(21)通过线路与第一微型接触器的吸合线圈(113)相连;所述的第二开出(22)通过线路与第二微型接触器的吸合线圈(123)相连;所述的第三开出(23)通过线路与第三微型接触器的吸合线圈(133)相连;所述的第四开出(24)通过线路与第四微型接触器的吸合线圈(143)相连;所述的第五开出(25)通过线路与第五微型接触器的吸合线圈(153)相连;所述的第六开出(26)通过线路与第六微型接触器的吸合线圈(163)相连;且所述的第一开出(21)、第二开出(22)、第三开出(23)、第四开出(24)、第五开出(25)、第六开出(26)通过线路并联后再与第七微型接触器常闭辅助触点(171)相连;所述的万能转换开关(31)包括第一万能转换开关触点(311)、第二万能转换开关触点(312)、第三万能转换开关触点(313)、第四万能转换开关触点(314)、第五万能转换开关触点(315)、第六万能转换开关触点(316);第一万能转换开关触点(311)、第二万能转换开关触点(312)、第三万能转换开关触点(313)、第四万能转换开关触点(314)、第五万能转换开关触点(315)、第六万能转换开关触点(316)通过线路并联后再与手动触点(101)相连;所述的第一万能转换开关触点(311)通过线路与第一微型接触器的吸合线圈(113)相连;所述的第二万能转换开关触点(312)通过线路与第二微型接触器的吸合线圈(123)相连;所述的第三万能转换开关触点(313)通过线路与第三微型接触器的吸合线圈(133)相连;所述的第四万能转换开关触点(314)通过线路与第四微型接触器的吸合线圈(143)相连;所述的第五万能转换开关触点(315)通过线路与第五微型接触器的吸合线圈(153)相连;所述的第六万能转换开关触点(316)通过线路与第六微型接触器的吸合线圈(163)相连;所述的第一微型接触器的吸合线圈(113)通过线路与第八微型接触器常开辅助触点(112)相连;所述的第二微型接触器的吸合线圈(123)通过线路与第九微型接触器常开辅助触点(122)相连;所述的第三微型接触器的吸合线圈(133)通过线路与第十微型接触器常开辅助触点(132)相连;所述的第四微型接触器的吸合线圈(143)通过线路与第十一微型接触器常开辅助触点(142)相连;所述的第五微型接触器的吸合线圈(153)通过线路与第十二微型接触器常开辅助触点(152)相连;所述的第六微型接触器的吸合线圈(163)通过线路与第十三微型接触器常开辅助触点(162)相连;所述的第八微型接触器常开辅助触点(112)、第九微型接触器常开辅助触点(122)、第十微型接触器常开辅助触点(132)、第十一微型接触器常开辅助触点(142)、第十二微型接触器常开辅助触点(152);第十三微型接触器常开辅助触点(162)通过线路并联后再与第七开出(27)相连;所述的第七微型接触器常闭辅助触点(171)和第七开出(27)通过线路并联后再与自动触点(102)相连;所述的第一微型接触器的吸合线圈(113)、第二微型接触器的吸合线圈(123)、第三微型接触器的吸合线圈(133)、第四微型接触器的吸合线圈(143)、第五微型接触器的吸合线圈(153)、第六微型接触器的吸合线圈(163)、第七微型接触器的吸合线圈(173)并联后通过线路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电力局;南京拓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绍兴电力局;南京拓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7979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