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B位复合Bi基化合物组成的无铅压电陶瓷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81346.4 | 申请日: | 2011-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594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杨华斌;周昌荣;成钧;周沁;袁昌来;陈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5/475 | 分类号: | C04B35/475;C04B35/468;C04B35/622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12 | 代理人: | 罗玉荣 |
地址: | 541004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bi 化合物 组成 压电 陶瓷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案申请为申请日2011年6月16日,申请号201110162421.0,发明创造名称为:B位复合Bi基化合物组成的无铅压电陶瓷及其制备方法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电陶瓷材料,具体是B位复合Bi基化合物组成的无铅压电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压电陶瓷在信息、激光、导航、电子技术、通讯、计量检测、精密加工和传感技术等高技术领域应用广泛。但是目前实用的压电陶瓷绝大部分是锆钛酸铅(PZT)或以为锆钛酸铅为基的材料,这些材料中氧化铅含量约占70%左右,由于铅的污染问题,国际上正积极通过法律、法规、政府指令等形式对含铅的电子产品加以禁止。因此,研究高性能、低成本、实用型无铅压电、铁电材料的任务十分迫切。
目前研究的无铅压电陶瓷体系中,钙钛矿结构的(Na1/2Bi1/2)TiO3(简称NBT)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希望的无铅压电材料。NBT陶瓷具有许多很好的特性,如居里温度高(Tc=320 ℃),铁电性强(Pr=38 μC/cm2),压电系数大(kt、k33约50%),热释电性能与PZT相当,声学性能好,介电常数小,烧结温度低。但BNT陶瓷矫顽场高,在铁电相区电导率高,NaO易吸水,烧结温区狭窄,导致了陶瓷的致密性和化学物理性能稳定性欠佳。针对这些问题,国内外的研究者对BNT基陶瓷的改性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随NBT基压电陶瓷性能的改善,伴随退极化温度的降低,其综合性能与铅基压电陶瓷还有很大差距,远远满足不了实际应用的要求。
此外,无铅压电陶瓷体系中的铌酸钾钠(K0.5Na0.5NbO3,KNN)系压电陶瓷因具有介电常数小、压电性能高、频率常数大、密度小、居里温度高及组成元素对人体友好等特点,被认为是很有前途替代PZT的无铅压电材料之一。自从2004年日本的学者Y.Saito在nature发表论文报道了K0.5Na0.5NbO3压电陶瓷压电常数d33达416 pC/N,引起了全世界研究K0.5Na0.5NbO3基无铅压电陶瓷的热潮。但论文报道的性能是利用模板晶粒生长(TGG)特殊技术工艺法制备的取向织构的KNN基压电陶瓷,这种制备工艺条件要求苛刻,难以实现大规模生产。一般来说K0.5Na0.5NbO3基无铅压电陶瓷烧结过程中Na易挥发,采用传统工艺制备的铌酸钾钠陶瓷的致密性差,需要采用热压,等静压与等离子烧结等特殊制备方法,这些新工艺因成本高、工艺复杂难以满足生产实际需要。同时K0.5Na0.5NbO3体系中原料Nb2O5含量高,价格昂贵,不利于实用化。
基于对铅基材料的广泛研究,人们认为铅与压电铁电性的起源密切相关,由于Bi具有与Pb类似的特性,即Bi在元素周期表上与Pb相邻,具有相同的电子分布、相近的离子半径和分子量,同时Bi的氧化物无毒,故铋基压电铁电材料成为无铅压电铁电材料研究的热点。由于简单的化合物BiMeO3很难合成,并且在常压下不稳定。这样使得研究者把目光投向B位复合离子BiMeMe′O3体系,研究发现这类材料大都具有畸变的钙钛矿结构。但现有文献还未有报道B位复合Bi (Li1/2Me1/2)O3基无铅压电陶瓷及制备方法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矫顽场低,易于极化,致密度高的、压电性能好的新型B位复合Bi基无铅压电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B位 Bi基无铅压电陶瓷用下述通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813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