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止水螺杆管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82674.6 | 申请日: | 2013-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326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黄亮;王良波;林国潮;冯艳玲;王忠良;李涛;陈嘉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三局第二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7/065 | 分类号: | E04G17/065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唐正玉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止水 螺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领域,涉及有墙体防水要求新型止水螺杆管的一种方法,止水螺杆主要起到模板支撑过程中的拉结作用,对有防水要求的墙体起到防水保护。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中,新型止水螺杆起到拉结模板作用,为墙体防水提供有效保障。
1、利用遇水膨胀橡胶,可有效组织水分渗漏。2、利用外接螺杆,可以重复利用,节约成本。
在结构施工中,防水墙体模板的拉结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在传统工艺中,一般采取的是通丝对拉螺杆焊接止水铁片,仅有止水铁片一道防水措施,并且外接丝不能周转利用,只能在施工完成后切割掉,浪费材料和人工;新型止水螺杆与传统的螺杆相比,在防水方面毫不逊色,而且节约材料,提高工效。
发明的内容:
本发明目的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止水螺杆管。本发明可保证墙体防水质量,满足结构构件安全、耐用的性能,节约成本,提高工程施工效率。
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将防水纤维放置于扁形螺杆管中部,如遇水,可有效阻止水分通过,利用外接丝重复利用材料。
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方案是:
新型止水螺杆管,包括止水螺杆管、防水纤维、二个遇水膨胀止水头,其特征是:所述的止水螺杆管两端部分别固定一个遇水膨胀止水头,起到第一重防水效果;止水螺杆管中部设计成扁平形,防水纤维放置在止水螺杆管的中部扁平处,可以提高施工安全性,管内的防水纤维起到第二重防水效果;且止水螺杆管的两端部设有内螺旋丝扣,与带有外螺旋丝扣的外接螺杆通过螺旋丝扣衔接在一起。
本发明还包括遇水膨胀橡胶止水环,遇水膨胀橡胶止水环套在止水螺杆管的一侧或二侧。
利用止水螺杆管的中部扁平结构,紧扣内部防水纤维,起到防水效果。
利用止水螺杆管的端部遇水膨胀止水头,在遇水情况下,两端能有效与混凝土粘结,起到防水效果。
利用止水螺杆管外套遇水膨胀橡胶止水环,在遇水情况下,能膨胀与混凝土粘结,起到防水效果,也是最关键的一道防水。
止水螺杆管两端内侧是内螺旋丝扣,利用外接螺杆与其衔接,在墙体浇筑完成达到拆模要求,可拆卸外接螺杆周转利用。
在支设模板的过程中,本发明的新型止水螺杆管首先起到连接拉伸作用,然后是墙体防水,采用三道防水,保证施工质量。由于采用遇水膨胀密封材料,机械挤压密实,因此防水性极好,避免手工焊接止水片不牢靠造成的渗漏隐患,外接螺杆可重复使用以及减少了管件的数量,外侧的山型卡及蝴蝶结为塑料制品,拆模简单省力装卸方便,拆卸后堵孔较小、美观大方、缩短工期、节省钢材等方面效果显著,并大幅改善劳动条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套有一个遇水膨胀止水环套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暂时放置于钢筋上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旋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包括止水螺杆管1、防水纤维2、遇水膨胀橡胶止水环4、二个遇水膨胀止水头3,所述的止水螺杆管1两端部分别固定一个遇水膨胀止水头3,起到第一重防水效果;止水螺杆管1中部设计成扁平形,防水纤维2放置在止水螺杆管1的中部扁平处,可以提高施工安全性,管内的防水纤维2起到第二重防水效果;且止水螺杆管1的两端部设有内螺旋丝扣5,与带有外螺旋丝扣的外接螺杆6通过螺旋丝扣衔接在一起;在止水螺杆管1的一侧套有遇水膨胀橡胶止水环4。
参照图3所示,钢筋9,模板10,木方11,在制作好的模板放置就位后,将本发明的止水螺杆管1穿过绑扎完成的墙体钢筋中,暂时将止水螺杆管放置于墙体钢筋上。
参照图4所示,钢管12,混凝土墙体13,穿入外接螺杆6与止水螺杆管1衔接、拧紧,分别用山型卡7和蝴蝶结8将外侧主、次楞钢管紧扣在一起,然后浇筑混凝土,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端部遇水膨胀止水头3还能有效阻止混凝土浆体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三局第二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建三局第二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826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