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融合蛋白NLS-I-SceI在制备介导哺乳动物基因转移的试剂中的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83182.9 | 申请日: | 2013-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34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勇;魏泓;周晓杨;向鹏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85 | 分类号: | C12N15/85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038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融合 蛋白 nls scei 制备 哺乳动物 基因 转移 试剂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融合蛋白NLS-I-SceI及其编码的mRNA在制备介导哺乳动物基因转移的试剂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哺乳动物基因转移技术是对哺乳动物基因组进行遗传修饰、创制医学转基因动物模型和培育转基因动物新品种的重要手段。现有的创制转基因哺乳动物的主要技术有:胚胎细胞原核显微注射、基于体细胞核移植(SCNT)的转基因克隆、重组病毒载体感染、转座子介导基因转移和精子介导基因转移(SMGT)等。
胚胎细胞原核显微注射是将含目的基因序列的DNA片段导入动物受精卵原核,以实现转基因在基因组中的整合并由此获得转基因动物,是培育转基因哺乳动物的经典方法,但该技术效率很低。已有研究表明(Wall, et al. Therionology, 1996, 45:57),在胚胎细胞原核清晰度非常高的小鼠中,通过胚胎细胞原核显微注射研制转基因小鼠的效率(获得的转基因动物数/移植的胚胎数)平均仅为2.6%,所获得的首建动物中转基因阳性率低于10%。在小鼠以外的哺乳动物、尤其是大动物(如猪、牛、羊等)中,由于胚胎细胞原核清晰度差,基于胚胎细胞原核显微注射的转基因效率更低。例如,利用胚胎细胞原核显微注射制备转基因猪的效率一般低于1%(Hammer RE et al. Nature, 1985, 315:680)、部分报道中仅为0.3%(Matrin et al. Transgenic Research, 2005, 14:373),而首建猪中转基因阳性率一般低于5%。由于大动物购买、饲养及实验成本昂贵,该技术的低效率已严重制约了转基因大动物的规模化制备。
为了克服胚胎原核显微注射技术的不足,转基因克隆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转基因哺乳动物、尤其是大动物的制备。转基因克隆技术是以含有目的基因的转基因细胞为供核细胞,通过体细胞核移植将转基因供核细胞核导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由此构建含有转基因的克隆胚胎,再通过克隆胚胎发育获得转基因个体。该技术由于以转基因细胞为供核细胞,理论上可实现首建动物100%的转基因阳性率。但是,由于克隆胚胎发育率低,导致转基因克隆效率(获得的转基因克隆动物数/移植的克隆胚胎数)很低(一般低于3%)(Dai et al. Nature Biotechnology; Lai et al. Science, 2002, 295: 1089; Kues et al. Trends Biotechnology, 2004, 22: 286)。其次,由于克隆动物经常会出现发育异常,导致转基因克隆动物围产期死亡率和夭折率均较高(可高达40%)。再次,由于转基因供核细胞的制备需要药物抗性筛选,导致获得的转基因克隆动物的基因组中含有药物抗性基因,存在生物安全隐患,限制了转基因动物的应用范围(如食品、生物材料及制品等)。此外,转基因克隆技术需要大规模采集动物卵母细胞,需要大量、稳定的卵巢来源,因此该技术只能常规应用于长期开展规模化屠宰的经济类动物(如猪、牛、羊等),不适用于非经济类模式动物(如犬、猴等)。
重组病毒载体(主要为基于HIV-1等逆转录病毒基因组改造的慢病毒载体)感染是高效的转基因动物制备技术,其转基因动物制备效率可达14-31%,首建动物转基因阳性率可达60-95%(Lois et al. Science, 2002, 295:868; Whitelaw et al. FEBS Letter, 2004, 571:233; Hoffman et al. EMBO Reports, 2003, 4:1054),但该技术仍有诸多缺陷:首先,该技术需要高滴度的重组病毒颗粒悬液, 而高滴度病毒的包装、浓缩与纯化是复杂、繁琐的生物学过程,且生物安全度要求高;其次,重组病毒载体源自于致病的病毒基因组(如HIV-1),其存在着生物安全隐患,严重限制了转基因动物的应用。
转座子介导的转基因技术是有效的制备转基因动物的方法,但该技术需要在转基因载体中添加转座子元件,导致转基因整合至动物基因组后仍具备可移动性,仍然存在类似病毒载体的生物安全隐患。
精子介导基因转移技术被认为是简便和低成本的大动物转基因技术,但由于该技术重复性差、高度不稳定,导致其目前并未成为制备转基因哺乳动物的常规技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融合蛋白NLS-I-SceI的应用,该融合蛋白能够特异识别I-SceI识别位点,将两端含有反向I-SceI识别位点的目标基因片段切下;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编码上述融合蛋白NLS-I-SceI的mRNA的应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831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