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充气床垫的充气气柱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84334.7 | 申请日: | 2013-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07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林秀寒;林水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秀寒 |
主分类号: | A47C27/10 | 分类号: | A47C27/10;F16K15/18;F16K15/2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 35213 | 代理人: | 方传榜 |
地址: | 3622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充气 床垫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具用品领域,具体的说是指一种应用于充气床垫的充气气柱。
背景技术
充气床垫,具有很强的柔韧性和弹性,因其弹性不易变形、容易携带等有点而受到广泛青睐,是人们经常使用特别是外出旅游或家庭备用时的最佳选择。充气床垫内部是由多个充气气囊或充气气柱通过气泵为其充气并排而成的,虽然充气床垫具有弹性好、容易携带等众多优点,但其在使用时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现有的充气气囊或充气气柱一般为柱体状,其下端开有进气口且与气泵连接的充气管道连接。使用时,气柱由于在人的压力下会向下挤压,被挤压后的气柱稳定性不高、内部的气体压力增加,容易发生倾斜并对相邻的充气气柱产生影响,给人们在使用时带来了不适感,且充气气柱被排空气体的部分容易发生褶皱,降低了充气气柱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充气床垫的充气气柱,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气柱在受压时压力不平衡、稳定性较差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应用于充气床垫的充气气柱,包括呈锥形的气柱本体、进气底座以及用于调节气柱本体和进气底座之间气体流动的气阀组件,该气柱本体为中空结构,其底部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底座的顶部开设有充气口,该进气底座连接于气柱本体底部上,所述气阀组件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位于气柱本体内部的触动件、压缩弹簧、活塞件、抵触弹簧、挡板以及设于进气底座充气口和气柱本体进气口之间的隔气板,该隔气板开设有与进气底座的充气口相连通的进气通孔和出气微孔,所述活塞件位于出气微孔的上方且可盖住出气微孔,所述压缩弹簧连接于触动件和活塞件之间,所述抵触弹簧连接于活塞件和挡板之间,所述挡板盖设于进气通孔上。
所述活塞件包括活塞本体,该活塞本体的上端面形成有一凸部,所述压缩弹簧的底端套设于凸部上。
所述活塞件包括筒体、装设于筒体内的柱体以及限位组件,该筒体和柱体之间形成一压缩弹簧一端伸入其内的容纳腔,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呈弯状的把手、复位弹片、与把手一端连接的插销件、固定连接于筒体上的导套件,所述复位弹片固设于导套件上,所述插销件穿插于导套件内,并且其一端抵触于柱体的外侧壁上,另一端与复位弹片的触头抵接。
所述限位组件设有两个,并且分别位于筒体的左、右两侧,每个活塞件中的导套件固定连接于筒体的上端面对应一侧,所述柱体的左、右侧壁分别设有与两插销件一端插接配合的左、右定位凹槽。
所述气柱本体由从下至上体积逐步缩小并且均呈圆扁状的多个气室连接而成,该多个气室相互连通,并且相邻的两气室之间形成一环形折痕,该气柱本体的顶部设有一支撑部。
所述气柱本体由从下至上体积逐步增大并且均呈圆扁状的多个气室连接而成,该多个气室相互连通,并且相邻的两气室之间形成一环形折痕,该气柱本体的顶部设有一支撑部。
所述进气底座的外侧设有多个通气管。
所述隔气板中部形成一凸起部,所述出气微孔开设于该凸起部上,该隔气板上开设有间隔布置的三个进气通孔,并且该三个进气通孔位于凸起部的外侧,所述挡板包括呈环状的套接部、三个连接部以及用于分别盖住三个进气通孔的三个遮挡部,每个遮挡部通过对应的连接部与套接部固定连接,该挡板通过套接部套设于凸起部上且与隔气板上下活动连接。
由上述对本发明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中的出气微孔用于气柱本体内部气体的排出,且可使气柱本体的放气速度较为缓慢,使得气压不会积累在气柱本体的底部,防止气柱本体由于涨大而影响到相邻的充气气柱,出气微孔还可起到缓冲作用,使人们躺在充气床垫更加的舒适。
2.本发明中的活塞件可用于限制气柱本体的排气量,杜绝了气柱本体局部受压时塌陷至底部,从而影响使用的舒适度。
3.本发明中的锥形的气柱本体在压力的作用下比现有的气柱本体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不会对相邻的气柱本体产生影响,且气柱本体受压时,相邻气室之间形成的环形折痕可使排空气体的气室由上至下有序地折叠,延长了充气气柱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气柱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进气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气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气阀组件和进气底座连接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隔气板与挡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秀寒,未经林秀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843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铝合金车轮低压铸造铝液转运系统
- 下一篇:热交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