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骨螺钉在审
申请号: | 201310087048.6 | 申请日: | 2013-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23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胡晓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晓晖 |
主分类号: | A61B17/86 | 分类号: | A61B17/86 |
代理公司: | 宁波天一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07 | 代理人: | 徐良江 |
地址: | 31504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用具,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骨科的螺钉。
背景技术
现有的骨螺钉具有一头部、一杆部、一螺钉尖端、一外周面、一外螺纹,其中设有一个与纵轴线同轴延伸的、向头部敞开的通孔,该钻孔经至少一个垂直于纵轴线延伸的通道与外周面连接并以至少一个孔眼的形式穿过外周面通向外部,通孔往螺钉尖端方向是封闭的,骨水泥可通过该骨螺钉中的通孔和孔眼导入周围的骨头, 骨水泥凝固后成为骨螺钉的螺纹托架,从而固定骨。虽然该骨螺钉即使在粘固粉硬化后,骨螺钉也能沿轴向进一步向前旋入,但由于孔眼在骨螺钉的杆部段一般为均匀分布,因此其不能适应骨螺钉周围骨质的实际情况和实际的需要,如果骨螺钉的孔眼太密不利于生物力学螺钉易断,孔眼太疏又不利于骨水泥大量渗出,不能很好地将内螺钉固定在骨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骨螺钉,使其能适合骨螺钉周围的骨质情况而更好地固定。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骨螺钉,包括一头部、一杆部、一螺钉尖端、一外周面和一布置在外周面上的外螺纹,杆部从头部至螺钉尖端有一螺钉尖端处为封闭的内部通孔,内部通孔通过杆部侧向孔眼与外周面相通,其特征在于:由螺钉尖端向头部方向布置的孔眼其沿杆部圆周由密到疏分布。
上述骨螺钉还设置连接头,连接头中间有一贯通连接头的通孔,连接头一端设置连接螺纹,骨螺钉头部设置连接螺纹,与连接头上的连接螺纹相配,这样使用时能将连接头通过螺纹固定到骨螺钉头部上,骨水泥通过连接头能更好地注入到骨螺钉中,从而能更好地注入到骨中。
上述螺钉的杆部分成相等的四段,离螺杆尖端的第一段杆部上的孔眼沿杆部圆周均匀分布三个,离螺杆尖端的第二段杆部上的孔眼沿杆部圆周均匀分布四个。由于第一段螺钉较第二段螺钉细,所以第一段一周为3孔,第二段一周为4孔,使骨水泥渗出从前往后依次增多,从而使骨水泥更多地渗出以加固螺钉,这样能够更好地适应骨质情况。
本发明由于骨螺钉采用的孔眼根据需要而调整疏密程度,因此能更好地适应骨头内部的实际情况,更好地固定骨头。
还由于设置连接头,通过连接头与输送骨水泥的容器相连,因此骨螺钉就可以完全按照标准制造,而用不同形式的连接头去连接标准的骨螺钉,因此骨螺钉能够适应不同的骨水泥的输送方式和输送容器,增加了产品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骨螺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骨螺钉的正面图。
图3为图2的A—A剖面图。
图4为图2的B—B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连接头的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连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所示,骨螺钉,具有一头部1、一杆部2、一螺钉尖端4、一外周面8、一外螺纹6,杆部2中间设有一个从头部1到螺钉尖端4的通孔7,通孔7在螺钉尖端4处封闭,通孔7通过孔眼9穿过外周面5通向外部。
如图3所示,骨螺钉的孔眼9沿圆周方向间隔120度,也就是沿圆周均匀布置三个孔眼9。
如图4所示,骨螺钉的孔眼9沿圆周方向间隔90度,也就是沿圆周均匀布置四个孔眼9。
上述骨螺钉尖端4还设有自攻螺纹12,这样可以更好地旋入骨头中。
如图5、图6所示,还设有连接头5,连接头5一端设置连接螺纹53,另一端设置与骨螺钉杆部2通孔7头部相连接的连接部51,连接部51端还设置连接骨螺钉的螺纹52。
相应地,上述骨螺钉头部1上设有连接螺纹11,通孔7的头部13与连接头的连接部51相配合,二者连接时密封。
上述连接部51为圆锥形,相应的通孔7头部13也为圆锥形。
需要输送骨水泥的时候,连接头5的螺纹52部与骨螺钉头部1的连接螺纹11连接,连接头5的连接部51插入骨螺钉的通孔7的头部13中而密封,连接头5的连接螺纹53与骨水泥输送器(图中未画出)连接,由此将骨水泥输送器中的骨水泥通过连接头和骨螺钉而注入要骨头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晓晖,未经胡晓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870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铜线生产线的收料机构
- 下一篇:旋转升降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