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平洋鳕人工孵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87111.6 | 申请日: | 2013-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87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姜志强;王伟;王华;王茂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海洋大学;姜志强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大连非凡专利事务所 21220 | 代理人: | 田和穗 |
地址: | 116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平洋 人工 孵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鱼类的人工孵化方法,特别是一种太平洋鳕鱼的人工孵化方法。
背景技术
太平洋鳕(Gadus macrocephalus)又名大头鳕,属鳕形目、鳕科、鳕属,系冷水性底层鱼类。其肉质细嫩,味美可口,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且该鱼肝体积较大,是提取鱼肝油的上好原料之一。太平洋鳕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北部沿岸海域,从北太平洋西南部的黄海,经韩国至白令海峡和阿留申群岛,以及沿太平洋东海岸的阿拉斯加、加拿大至美国的洛山矶一带沿海。我国太平洋鳕主要产于黄海,最高年产量达26000t,是我国北方乃至世界的重要海洋经济鱼类之一。但是目前,太平洋鳕的人工孵化现在还没有成熟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太平洋鳕鱼的人工孵化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太平洋鳕人工孵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孵化方法的条件和步骤为:
亲鱼:选择发育良好、体型正常、无病无伤、体质健壮且性腺发育达到4期末的太平洋鳕作为亲鱼,暂养待用,
孵化水:选用经过砂滤、沉淀的自然海水,需保证水中无浑浊、有机碎屑和水生敌害生物,同时所述的孵化水经过砂滤和沉淀后,还要经过紫外消毒处理,
在每年的1-2月进行繁殖,繁殖过程中水温保持在7±1℃范围内,亲鱼产卵后用人工干法授精技术进行授精,在授精过程中技术人员的手、纱布、授精用的容器等据需经过消毒处理,受精后2-6小时,收集受精卵,将受精卵用70-90mg/L的福尔马林浸泡30-45秒,或用有效碘浓度为0.02-0.06ppm的聚维酮碘洗卵10-15min,进行消毒,
获得受精卵后对受精卵进行孵化,孵化水的溶解氧量保持在5mg/L以上,孵化水的盐度范围应为30-33,孵化过程中受精卵的密度为1-5×103粒/L,将受精卵布在底部为倒锥状的孵化缸中,持续从孵化缸的底部进行充气,每3-4小时搅池一次,每天换水2-3次,并且每天在受精卵中剔除不能孵化的受精卵,
经过12-13天的孵化后,将破膜后的初孵仔鱼转入池塘中进行培育,养殖密度为20000尾/立方米。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由于绝大多数海水鱼类的受精卵都是浮性卵,在孵化过程中仅适当充气即可,达到让受精卵在孵化器中缓慢随气流涌动的目的。而太平洋鳕的受精卵是沉性卵,因此在孵化过程中必须使孵化器中全部卵保持循环涌动,不留死角,以保证受精卵获得充足的氧气和营养交换条件。所以本发明选用底部为倒锥状的孵化缸进行太平洋鳕的孵化,同时配以独特的前处理和孵化条件,可以实现成活率较高的太平洋鳕的人工孵化。这种方法可以在本领域中广泛应用,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为太平洋鳕鱼的人工养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太平洋鳕人工孵化方法,其条件和步骤为:
亲鱼的选择:选择发育良好、体型正常、无病无伤、体质健壮且性腺发育达到4期末的太平洋鳕作为亲鱼,暂养待用,
孵化水的处理:选用经过砂滤、沉淀的自然海水,需保证水中无浑浊、有机碎屑和水生敌害生物,同时所述的孵化水经过砂滤和沉淀后,还要经过紫外消毒处理,
获得受精卵:在每年的1-2月进行繁殖,繁殖过程中水温保持在7±1℃范围内,亲鱼产卵后用人工干法授精技术进行授精,在受精过程中技术人员的手、纱布、授精用的容器等据需经过消毒处理,这里的消毒液可选用70%酒精、福尔马林、高锰酸钾等。受精后2-6小时,收集受精卵,将受精卵用70-90mg/L的福尔马林浸泡30-45秒,或者用有效碘浓度为0.02-0.06ppm的聚维酮碘洗卵10-15min,并进行消毒,
获得受精卵后对受精卵进行孵化,孵化水的溶解氧量保持在5mg/L以上,孵化水的盐度范围应为30-33,最佳的盐度应为31,孵化过程中受精卵的密度为1-5×103粒/L,将受精卵布在底部为锥形的孵化缸中,在孵化的过程中一直从底部进行充气,为了保证充气效果,所用的孵化缸的底部为倒锥形设计,每3-4小时搅池一次,每天换水2-3次,每次根据受精卵的发育阶段进行换水,这里的具体换水方法要依赖于受精卵的具体发育情况进行确定,该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即可实现,并且每天一次在受精卵中剔除不能孵化的受精卵,
经过12-13天的孵化后,将破膜后的初孵仔鱼转入普通水泥池中进行培育,养殖密度为20000尾/立方米。一般来说孵化率在70-80%之间,破膜后的4-5天,仔鱼即开口摄食,有内源性营养逐渐转变为外源性营养,此时开始投喂轮虫进行后期的仔鱼培育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海洋大学;姜志强,未经大连海洋大学;姜志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871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猪用温控板装置
- 下一篇:一种芍药切花无土栽培种植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