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载分形结构的双频带亚毫米波频率选择表面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88204.0 | 申请日: | 2013-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515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夏步刚;张德海;孟进;黄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H01P1/20 | 分类号: | H01P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法思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8 | 代理人: | 杨小蓉;杨青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载 结构 双频 亚毫米波 频率 选择 表面 | ||
1.一种加载分形结构的亚毫米波频率选择表面,其特征在于,具有双频带通特性,其第一中心工作频率为424GHz,3dB工作频带为387-452GHz;第二中心工作频率为556GHz,3dB工作频带为538-593GHz;该频率选择表面包括第一硅材料层、第一金属层、第二硅材料层、第二金属层以及第三硅材料层,相邻层之间级联并紧密贴合;其中,
所述第一硅材料层、第二硅材料层以及第三硅材料层都呈平板型,三者的物理特性完全一致;其中的第一硅材料层与第三硅材料层的几何参数完全一致,而第二硅材料层有所不同;所述第一硅材料层与第三硅材料层的厚度在455-465um之间,所述第二硅材料层的厚度在488-495um之间;
所述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各自成平板型,两者的物理特性与几何参数完全一致,每一金属层的厚度在2-5um之间;每一层金属层均划分为多个周期谐振单元,各个周期谐振单元间交叉等间距分布,任一周期谐振单元与其相邻周期谐振单元呈60°位置关系;两层金属层具有相同的周期谐振单元结构以及周期谐振单元排布方式;
每一周期谐振单元呈正三角形,其边长在226-230um之间;每个周期谐振单元在中心开有“Y”形三臂缝隙,且围绕“Y”形缝隙每隔120°加载一个三臂的分形缝隙;位于中心的“Y”形缝隙的三个臂为矩形,几何参数完全相同,各部分长、宽、边距完全相等,位置相对于中间区域严格对称,中心“Y”形缝隙臂长为第一中心工作频率对应波长的15%-17%之间,宽度为第一中心工作频率对应波长的6%-8%;三个所述三臂的分形缝隙的几何参数完全相同,呈120°关系绕中心“Y”形缝隙分布,每个分形缝隙的三个臂也为矩形结构,臂长为第二中心工作频率对应波长的9%-11%之间,宽度为第二中心工作频率对应波长的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载分形结构的双频带亚毫米波频率选择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硅材料层、第二硅材料层以及第三硅材料层的相对介电常数介于11-12之间,损耗角正切在0.00001~0.000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载分形结构的双频带亚毫米波频率选择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硅材料层、第二硅材料层以及第三硅材料层均采用纯硅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载分形结构的双频带亚毫米波频率选择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采用镀金材料实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载分形结构的双频带亚毫米波频率选择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硅材料层与第三硅材料层的厚度值为460u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载分形结构的双频带亚毫米波频率选择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硅材料层的厚度值为491u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载分形结构的双频带亚毫米波频率选择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的厚度为3u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载分形结构的双频带亚毫米波频率选择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周期谐振单元的边长为228u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8820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海拔地区换流阀空气冷却系统
- 下一篇:安装座、翻牌装置和扑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