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气泡发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88297.7 | 申请日: | 2013-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02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卢振源;王奕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邦奈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3/04 | 分类号: | B01F3/04;B01F13/06;B01F5/12;B01F15/00;C02F1/24;C02F1/72;C02F7/00;C02F1/50;C02F3/02;A01K6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桑传标;施娥娟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雄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气泡 发生 装置 | ||
1.一种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包括气液混合泵(1)和气穴发生器(2),所述气液混合泵(1)包括第一入口(15)、第二入口(16)和出口(17),所述第一入口(15)用于流入液体,所述第二入口(16)用于流入气体,所述出口(17)连通于所述气穴发生器(2),使得从所述气液混合泵(1)流出的气液混合体流经所述气穴发生器(2)后形成直径为纳米级的气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包括连通于所述出口(17)的出水管(9),所述气穴发生器(2)固定在所述出水管(9)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穴发生器(2)呈盘状,并且所述气穴发生器(2)上设置有用于所述气液混合体流经的孔隙(21),该孔隙(21)沿所述气穴发生器(2)的径向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隙(21)的宽度与所述气液混合泵(1)的扬程成反比,所述孔隙(21)的长度与所述气液混合泵(1)的扬程成正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穴发生器(2)设置有多个所述孔隙(21),并且该多个所述孔隙(21)相对于所述气穴发生器(2)的端面中心呈放射状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穴发生器(2)的厚度与从所述气液混合泵(1)流出的气液混合体的压力成正比。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混合泵(1)包括壳体(11)、芯轴(12)、动叶轮(13)和静叶轮(14),所述芯轴(12)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壳体(11)内并穿过所述动叶轮(13)和所述静叶轮(14),所述动叶轮(13)固定于所述芯轴(12),所述静叶轮(14)固定在所述壳体(11)上,并且所述静叶轮(14)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动叶轮(13)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叶轮(13)包括第一动叶片(131)和第二动叶片(132),所述第一动叶片上(131)上形成有多个第一突起连接部(131a),所述第二动叶片(132)固定在所述多个第一突起连接部(131a)上,以与所述第一动叶片(131)间隔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动叶片(131)和所述第二动叶片(13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13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叶轮(14)包括第一静叶片(141)和第二静叶片(142),所述第一静叶片(141)上形成有多个第二突起连接部(141a),所述第二静叶片(142)固定在所述第二突起连接部(141a)上,以与所述第一静叶片(141)间隔设置,并且所述第一静叶片(141)和所述第二静叶片(142)上分别设置有第二通孔(14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包括水泵(3),该水泵(3)通过控制阀(4)与所述气液混合泵(1)的第一入口(15)连通,以向所述气液混合泵(1)提供高压液体,并且所述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包括气体供应器(5),该气体供应器(5)通过进气调节阀(6)与所述气液混合泵(1)的第二入口(16)连通,以向所述气液混合泵(1)提供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邦奈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联邦奈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8829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