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高温微波设备及薄层二维材料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89028.2 | 申请日: | 2013-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095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刘立伟;郭玉芬;朱超;李伟伟;高嵩;魏相飞;徐建宝;龚佑品;龙明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格瑞丰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6/78 | 分类号: | H05B6/78 |
代理公司: | 苏州慧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9 | 代理人: | 丁秀华 |
地址: | 21512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高温 微波 设备 薄层 二维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耐高温微波设备及利用该高温微波设备制备薄层二维材料的方法,属于材料科学领域。
背景技术
在传统隧道式微波炉的工作过程中,一般是将待加工物体输入微波炉前的开口后,再由传送带输入微波室,待样品加工完毕之后,再由传送带带出至物料收集室,如此往复循环,从而实现物料的连续化微波过程。但是,这种微波炉在使用过程中有一定的限制,如微波插层石墨时,由于石墨本身对微波的强烈吸收特性,使得材料瞬间放热非常剧烈,甚至短时间超过900℃,普通隧道式连续微波炉无法满足此类需求。
因此,如何连续化快速微波此类对微波响应极其强烈的材料(如含极性分子的插层的层状材料),特别是极性分子的插层的层状材料(如插层石墨制备石墨烯)成为本领域人员关注的重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高温微波设备,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耐高温微波设备,包括:
用于输入原料的进料单元;
用于对所述原料进行微波处理,并制成产品的微波加工单元;
用于收集所述产品的出料收集单元;
以及,用于将所述原料输入所述微波加工单元,并将所述产品输送至所述 出料收集单元的物料传送机构;
其中,所述物料传送机构包括连续设置于所述进料单元、所述微波加工单元和所述出料收集单元之间,并且还从所述微波加工单元内连续穿过的高温传送带,所述高温传送带包括主要由对微波没有响应且没有吸收的材料形成的耐高温编织物。
所述耐高温编织物可以是高硅氧织物,含陶瓷纤维织物,含氮化硼织物,氧化铝织物,耐火材料织布等,但不限于此。
所述高温传送带可整体或主要由耐高温编织物形成,亦可以是在传统的不耐高温的传送带上面铺一层或多层耐高温编织物而形成。
作为较为优选的实施方案之一,所述耐高温编织物的厚度为0.1mm-5cm。
作为较为优选的实施方案之一,所述进料单元包括:
进料室,以及,
用于对分布在所述高温传送带上的物料的厚度进行调节的至少一挡板,其中至少一挡板分布于所述进料室与所述微波加工单元的原料入口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室上还安装有震动泵。
前述进料室可以采用自动进料也可以采用手动进料,前述挡板的高度可手动或自动调节,尤其优选自动调节,藉以调整进料厚度。
所述微波加工单元包括微波室,所述微波室内设有一个以上微波源。
优选的,所述微波加工单元包括至少分布于所述高温传送带两侧的复数个微波源。
进一步的,前述复数个微波源可以在微波室内分区域、多层次放置,例如,可以集中于一面,可以上下或左右两面分装,亦可以三面、四面或者多面分装于微波室里。
作为较为优选的实施方案之一,所述微波加工单元还包括与微波室配合的至少一防微波泄漏装置以及抽气系统,利用所述抽气系统,可以在工作过程中将微波室里面产生的气体抽除,以保持微波室内干燥、洁净的氛围。
作为较为优选的实施方案之一,所述出料收集单元包括:
物料收集室,
以及,用于将所述高温传送带上的物料清扫入所述物料收集室的清扫装置, 所述清扫装置分布于所述物料收集室与所述微波加工单元之间。
所述清扫装置可以包括分布于物料收集室和传送带之间的一层以上柔软毛刷。
优选的,还可将所述物料收集室与负压发生设备连通,且在工作过程中使得物料收集室内产生一定的负压,使得产品(如,膨胀石墨粉末)迅速自动进入物料收集室,提高收集速率和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层二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利用前述耐高温微波设备对薄层二维材料的原料进行处理,获得目标产品。
进一步的,该制备方法的工作过程可以包括:通过进料室将原料均匀分散在高温传送带上,再由高温传送带将原料输入微波室,直接在高温传送带上微波加热后,微波后形成的产品经高温传送带送出,并进入出料收集室,实现产品的自动收集。其中,高温传送带系在进料室、微波室和物料收集室之间循环进行,实现反复循环送样。
在一较为较佳的具体应用方案中,可以将原料均匀平铺在高温传送带上,其厚度为0.1mm-100cm,高温传送带的输送速度为0.1m/min-100m/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格瑞丰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格瑞丰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890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荷叶离褶伞新菌株
- 下一篇:一种氟碳/碳氢混合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单体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