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汉语拼音的读物及识读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89949.9 | 申请日: | 2013-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49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李水超;李纪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水超 |
主分类号: | G09B5/06 | 分类号: | G09B5/06;G06K9/20 |
代理公司: | 太原华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4108 | 代理人: | 马秦锁 |
地址: | 047500 山西省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汉语拼音 读物 识读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语言类读物及其电子产品,涉及一种用于汉语拼音的读物及识读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多。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在社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人在学习英语时,容易将英语与母语汉语拼音混淆,成为英语学习的一个难题。
汉语拼音是学习汉语的工具,对中国人来说是母语,但是汉语拼音与英语存在容易混淆的问题,成为英语学习时的一个严重障碍。汉语拼音这一工具的科技技术含量高低,成为制约中国人学习英语的因素之一,也正是这一原因才造成中国目前的“哑巴英语”、“聋子英语”、“文盲英语”。
就中国孩子的语言学习历程来说,首先要学习58个汉语拼音,然后再学习英语26对大小写52个字母,然后再学习48个国际音标(其中有一些与阿拉伯字母不一样的字母是欧洲一些国家使用的语言符号),加起来共158个发音几乎完全不同但形体又几乎完全相同的阿拉伯字母。汉语拼音、国际音标、英语名称符字母发音是三套语音体系方案。正是由于同一阿拉伯字母发音基准不统一,再加上英语元音字母发音多样性,复杂性,使学习者在形体与发音上造成抵触,给学习者造成同一字母多种发音相互严重干扰的问题,从而成为导致““哑巴英语”、“聋子英语”、“文盲英语”现象的原因之一。
为了克服上述英语学习存在的问题,有必要研发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汉语拼音汉语拼音读物及识读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用于汉语拼音的读物及识读机。
本发明提供的汉语拼音读物包括汉语拼音教材或书籍和汉语拼音电子读物,目的在于建立统一26个阿拉伯字母名称符发音、国际音标发音和汉语拼音声母和韵母的发音对等发音平台,即,使汉语学习与语言类诸如英语等学习建立在统一平台上,学会汉语拼音就会读诸如英语类等语言。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汉语拼音的读物及识读机,所述识读机包括:扫描单元、识别单元、数据库单元、控制单元、内存和发声单元。
其中,所述的扫描单元用于对汉语拼音读物中的字、词和/或语句进行扫描并输出到识别单元。
所述的识别单元,用于将扫描的每个汉语拼音中的每个字母及每个字母的颜色和/或字体进行识别。
所述的数据库单元用于存储每个字母或几个字母组合的读音与颜色和/或字体的对应发音。
所述的控制单元根据识别单元的识别结果,从数据库中读取相应的发音并输出到内存中。
所述的发声单元将内存中每个字、词或语句的读音发出。
所述读物包括语音识读卡、封皮、封底以及设在封皮和封底之间的若干书页,在所述书页中至少有一页书页上印制有由若干个汉语拼音字、词或由若干个汉语拼音字、词组成的语句,其中,每个汉语拼音词中的每个字母或几个字母组合的颜色和/或字体是随着该字母或该字母组合在该字、词中读音的不同而不同;所述的语音识读卡上显示有每个字母或几个字母组合的读音与不同颜色和/或字体的对应表。
进一步地,所述的语音识读卡被设置在封皮与书页之间或封底与书页之间,以方便使用。优选在语音识读卡表面设有透明保护膜,并通过粘接等方式设置在封皮或封底的内表面。在语音识读卡表面设有透明保护膜,可以防止语音识读卡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掉色或脱色而导致的不能准确识读。保护膜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各种塑料薄膜,如聚酯、聚丙乙烯、PVC等。
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汉语学习与语言类诸如英语等学习建立在统一平台上,可有效的辅助学习多种语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用于汉语拼音的识读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用于汉语拼音的识读机如图1所示,包括扫描单元、识别单元、数据库单元、控制单元、内存和发声单元。
其中的扫描单元用于对汉语拼音读物中的字、词和/或语句进行扫描并输出到识别单元;识别单元用于扫描每个汉语拼音中每个字母及每个字母的颜色和/或字体进行识别;数据库单元用于存储每个字母或几个字母组合的读音与颜色和/或字体的对应发音;控制单元将识别单元的识别的结果从数据库中读取相应的发音并输出到内存中;发声单元将内存中每个字、词或语句的读音发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水超,未经李水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899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反应堆的衰变热排出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多通道智能门禁管理系统及其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