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310090823.3 | 申请日: | 2013-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630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发明(设计)人: | 龚政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常大军 |
地址: | 201114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栓锁模块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常见的笔记型计算机所使用的电池通常为结合装置于机壳背面上,并藉由一栓锁模块以拆装此电池。栓锁模块的结构通常会在机壳背面上设置一推移件,以让使用者藉由推动此推移件将电池顶推出机壳的容置槽,进而达到开合电池的目的。
此外,考量其整体的完整及美观,通常会使用门盖与笔记型计算机的机壳背面结合,使笔记型计算机具有整体美观性。为了将门盖固定于机壳上,会使用锁固元件如螺丝以将门盖锁固于机壳上,而不是使用上述的栓锁模块来将门盖推出于机壳外。因此,使用者想要将门盖从机壳上面拆卸下来时,需要使用手工具先将锁固元件卸下,对于使用者而言相当地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具有将电池组件与门盖推出的栓锁模块。
本发明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壳体以及一栓锁模块。壳体具有一电池组件以及一门盖。栓锁模块配置在壳体。栓锁模块包括一推移件以及一连杆。推移件可滑动地设置在壳体。推移件具有一移动轨道。连杆活动地组装于壳体且具有一自由端。自由端设于移动轨道。当推移件相对于壳体移动至一第一位置时,自由端沿移动轨道移动一第一路径,推移件顶出电池组件。当推移件相对于壳体自第一位置移动至一第二位置时,自由端沿移动轨道移动一第二路径,推移件顶出门盖。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更包括一复位件。复位件配置于壳体与推移件之间,以相对于壳体复位推移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当自由端移动第二路径且推移件顶出门盖时,复位件相对于壳体将推移件自第二位置复位至一第三位置,使自由端沿移动轨道移动一第三路径,第一位置位于第三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路径、第二路径与第三路径形成移动轨道的封闭路径。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移动轨道具有一定位凹陷。当推移件相对于壳体移动至第一位置时,自由端卡置于定位凹陷以定位推移件。当推移件受外力被推动时,自由端解除与定位凹陷的卡置关系,使推移件相对于壳体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且自由端沿移动轨道移动第二路径。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连杆具有一固定端。固定端枢接于壳体。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推移件更具有一顶出块。门盖具有一卡块。当自由端沿移动轨道移动第二路径时,顶出块抵压卡块以将门盖顶出于壳体。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顶出块具有一第一滑行面。卡块具有一第二滑行面。当自由端沿移动轨道第二路径时,第一滑行面推动第二滑行面以将门盖顶出于壳体。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池组件可拆卸地组装于壳体的一电池槽。推移件具有一顶出部。当推移件相对于壳体移动至第一位置,且自由端沿移动轨道移动第一路径时,顶出部推动电池组件,使电池组件被顶出于电池槽。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推移件具有一推动块。推动块可移动地穿设于壳体,使得推移件经由推动块接受外力相对于壳体移动。
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电子装置藉由配置在壳体内的栓锁模块而固定或顶出电池组件与门盖,且此栓锁模块为两段式的推出结构。因此,此栓锁模块的设计方式能够使电池组件被顶出之后,门盖可藉由栓锁模块而被顶出。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爆炸图;
图2A为图1的电子装置的部分构件的示意图;
图2B为图1的电子装置的内部构件的示意图;
图3A为图2A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3B为图3A的电子装置的内部构件的示意图;
图4为图2A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电子装置的内部构件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电子装置
110:壳体
112:电池组件
114:门盖
114a:卡块
116:电池槽
120:栓锁模块
122:推移件
122a:移动轨道
122b:推动块
122c:顶出部
122d:顶出块
124:连杆
124a:自由端
124b:固定端
130:复位件
C1:第一路径
C2:第二路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908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输入装置及切换输入方式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等离子体负载电路自动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