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91945.4 | 申请日: | 2013-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07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王钢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钢柱 |
主分类号: | A61K36/8988 | 分类号: | A61K36/8988;A61K9/20;A61P3/10;A61P9/10;A61P27/02;A61K35/56;A61K35/6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张素静 |
地址: | 052165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糖尿病 视网膜 病变 中药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含有红参、山药、枸杞子、山茱萸、鳖甲、菊花、车前子、牡丹皮、天麻、白术(炒)、菟丝子、葛根、地龙、杜仲等用于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目前临床多以控制血糖和激光治疗为主,疗效不甚理想,因而早期诊断与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临床价值。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病变进一步发展或累及黄斑区时表现为视物模糊、视力下降,怕光,色觉减退等症状,是造成失明的主要原因。造成这些病变主要与视网膜血管变细,硬化狭窄导致视网膜缺血缺氧有直接关系,长期的视网膜缺血缺氧,使新生血管释放因子释放,新生血管生成,病变进入增殖期,导致不可逆的病理改变。积极有效地控制糖尿病,要使空腹和餐后血糖均接近正常水平,使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是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的基本措施,血糖控制的优劣,关系到视网膜病变的轻重。因此早期改善视网膜微循环障碍,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对视网膜病变,特别是早期病变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本发明认为本症应以养阴益气、清肝明目、活血化瘀为法,经科学组方,精选中药,研制出纯中药制剂。
本发明的产品经现代药理及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具有改善循环的作用,对大鼠血清蛋白和晶状体蛋白的非酶糖基化有明显抑制作用,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微循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药,其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红参27~33份,山药8~12份,枸杞子8~12份,山茱萸16~24份,鳖甲3~7份,菊花3~7份,车前子3~7份,牡丹皮5~10份,天麻12~18份,白术(炒)3~7份,菟丝子2~5份,葛根0.8~1.2份,地龙5~12份,杜仲1~5份。
所述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可以采用以下中的任意一种:
制法一:将上述组分原料净选,粉碎过80~100目筛,混匀,按照粉和水质量比1:0.4制成水丸,干燥,即得。
制法二:将上述组分原料净选,其中红参、山药、葛根粉碎过80~100目筛,混合均匀,得药材细粉;其余药材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水为药材量的8~10倍,提取1~2小时,第二次加水为药材量的6~8倍,提取0.5~1.5小时,合并煎液,用160~200目筛滤过,滤液浓缩至密度为1.25~1.30g/cm3的清膏,与上述药材细粉混匀,制成水丸,干燥,即得。
制法三:将上述组分原料净选,其中红参、山药、葛根粉碎过80~100目筛,混合均匀,得药材细粉;其余药材加70%乙醇回流提取2次,第一次加70%乙醇为药材量的8~10倍,回流提取1~2小时,第二次加70%乙醇为药材量6~8倍,回流提取0.5~1.5小时,合并煎液,用160~200目筛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药液继续浓缩至密度为1.25~1.30g/cm3的清膏,与上述药材细粉混匀,制成水丸,干燥,即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患者可将本发明产品直接服用。
本发明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药具有如下特点:
1、方便:用本发明产品,患者使用方便,且治疗效果良好。
2、安全:本发明产品选用天然植物药为原料,组方符合中医理论,对人体无毒无害。
3、疗效显著:本发明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本发明中药药物配方中,各原料药的作用是:
红参、山药、枸杞子、山茱萸、鳖甲为君,其中红参能“补五脏,除邪气明目……”(《本经》),和山药、枸杞子、山茱萸、鳖甲合用以益气养阴明目。
以菊花、车前子、牡丹皮清肝泻火明目,天麻平肝化浊,白术益气助君药达养阴益气、清肝明目之效而为臣药。菊花辛、苦,微寒,归肝、肺经,疏风清热,解毒明目;车前子味甘性寒,归肾、肝、肺经,能清肝明目,与菊花相伍,用于目赤、内障、视物昏暗、肝热目赤肿痛。牡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能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本草纲目》谓其“和血、生血、凉血,以治血中伏火,除烦热。”天麻润而不燥,主入肝经,长于平肝息风,具平肝阳、清肝火之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钢柱,未经王钢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919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