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路件电阻对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93046.8 | 申请日: | 2013-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571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发明(设计)人: | 赵越;万延尧;王昕;苏颖;陈德娟;张尚;李青溪;徐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津海制冷管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11/02 | 分类号: | B23K11/02;B23K11/30;B23K35/04 |
代理公司: | 山东清泰律师事务所 37222 | 代理人: | 聂磊 |
地址: | 2661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路 电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路件电阻对焊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异种金属材料管路的电阻对焊方法。
背景技术
对接电阻焊是利用电阻热将两工件沿整个端面同时焊接起来的电阻焊接方法,常用于线、棒、管类材料或环形工件的对接。
两个工件实施电阻对焊时,待焊的两个工件分别置于左右两个夹钳电极中,两工件端面始终压紧,当电流经夹钳电极和工件,形成焊接变压器的次级回路时,电流会在工件内产生电热组,电热组加热工件焊接处至塑性状态,然后迅速施加顶锻压力(或者不施加顶锻压力只保持焊接时压力),完成工件对接。
异种金属管(例如:铜铝管、铝钢管)在进行电阻对焊时,如何控制异种金属管焊接部同时处于熔融状态,实现良好焊接,以及对于容易发生高温失稳的工件(铝管-铝管)来说,如何控制合适的焊接温度,成为本领域研究的重要技术问题。目前,尚没有简单有效的方法完成有效控制,实现异种金属之间的电阻对接焊。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管路件电阻对焊方法,达到控制异种金属管路件焊接温度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变待焊金属电阻热的电阻对焊方法,
第一步是选取焊接管,选取两根待焊的管路件; 第二步是制作电极,焊接设备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设有固定管路件的中心孔,第一电极和/或第二电极的焊接侧留有缺口,将辅助电极嵌装在缺口内,辅助电极也设有夹持管路件的中心孔; 第三步固定管路件,将选取的管路件分别夹持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上; 第四步是进行焊接,启动焊接设备,完成电阻对焊。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中涉及一个辅助电极,该辅助电极设置在管路件的焊接端外壁上,在焊接电路中与管路件形成并联,这样对管路件来说,辅助电极起到分流作用,使管路件上的电阻热降低,具体可以通过实际需要,选择不同材料的辅助电极,实现有效的分流效果,同时因热传递现象,辅助电极还可以吸收管路件内部的电阻热,从而调整管路件待焊区域产生热量的目的。
基于上述方案,本发明还做如下改进:
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由上、下夹钳电极组成,且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上、下夹钳电极分别设有截面呈半圆形的凹槽,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中心孔由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上、下夹钳电极凹槽装配形成。
所述辅助电极由上、下辅助电极组成,辅助电极的上、下辅助电极上开设截面呈半圆形的凹槽,辅助电极的中心孔由上、下辅助电极凹槽装配形成。
所述第一电极和/或第二电极焊接侧的缺口呈燕尾状,辅助电极和缺口为过盈配合。
所述辅助电极和第一电极焊接侧齐平。
管路件的焊接端和辅助电极焊接侧齐平,L=nd/k, 其中, L是辅助电极的长度;d是管路件外径;k是辅助电极的稳定系数,n取值范围0.5~2.5。
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材料是铬锆铜。
第一电极和/或第二电极上设有冷却水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第一电极的侧视图。
图3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电极;2.第二电极;3.辅助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构思是:在异种管电阻焊接时,由于管路件之间的电阻率和熔点不同,导致不能同时达到焊接状态,以及异种管、同种管在焊接时可能存在失稳现象,本发明通过设置辅助电极,将辅助电极并联在管路件上,增加电流的通道,从而降低通路的总电阻,改变管路件本身的电阻热,同时因热传递现象,辅助电极还可以吸收管路件内部的电阻热,从而调整管路件产生热量的目的。
实施例1
第一步选取两根待焊的管路件,分别是铜管和铝管,铜的电阻率是16.73(nΩ·m)左右,铝的电阻率是26.55(nΩ·m)左右。铜管的焊接端缩口。
第二步是制作电极,如图1、2所示,选取焊接设备,焊接设备设有夹钳电极,夹钳电极包括第一电极1和第二电极2,第一电极1和第二电极2均由上、下夹钳电极组成,第一电极1和第二电极2的上、下夹钳电极设有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使得第一电极1和第二电极2在装配后形成中心孔,铝管和铜管分别固定在第一电极1和第二电极2的中心孔内,中心孔的直径应当根据铝管和铜管的直径加工,满足固定铝管和铜管装配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津海制冷管业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津海制冷管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930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