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物联网络数据智能传输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94622.0 | 申请日: | 2013-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6550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王盘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盘龙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H04L12/26;H04W24/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黄嵩泉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联网 数据 智能 传输 碰撞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以实施物联网络数据智能传输免碰撞和层分装置系统,来实现应用串联上传式信息数据传输流程、并联汇总式信息数据传输流程、物联网络节点控制室内的智能节点和各监控区域节点对应的智能节点互动,能够达到对金字塔式全网数据传输管理完好状态的保证。减少物联网络中因低价的、低端的、低速的数据传输系统产品,在数据采集量众多时,而导致传输碰撞、信息的丢失、变异和发生网络的瘫痪。通过数据上传、下载的形式,具备兼容数据交换的匹配,兼容由于缺乏标准无统一可操作性的各厂商产品在数据传输与交换上的匹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物联网络数据智能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当物联网络延伸到千家万户、延伸到政府机关、延伸到社会团体和大小企业,迅速发展的物联网越来越快地覆盖到人们的生活空间,覆盖到世界各地。
随着物联网络提供给人们的全方位优良的智能生活环境,使得人们不断地依赖对智能物联网络的需求,各种深层次的开发不断地涌现。
物联网络中,本身的节点与传感器数量也正随着发展与需求而成几何倍数扩大。
人们在刚刚认知的物联网发展中,忽视了一个最根本的技术状况——因为物联网络在所具备的0-100米监测、传输、互动等的优势时,必须是要有很多的节点与传感器的数量来达到智能检测的支撑和保证。
但是,又因为物联网络中的节点繁多,在应用成本上考虑,是不可能以高昂代价的高端无线数据传输系统产品,来装备节点星罗棋布的物联网。
每年临近春节,都会发生通讯运营商因短信瞬间大量发送而导致的短信通道内信息大量丢失的拥堵现象。而短信发送的基站设备是高端的、高价的、高速的;数据信息也不是在蜂窝状的通讯区域内多了多少使用者,只是,原有的存量用户增加了手机短信的发送量而已。
所以,在物联网络中,本身节点就是低价的、低端的、低速的数据传输系统产品,在实际使用中:必定会发生由于数据采集量众多,而在物联网络中进行信息汇总传输时,因碰撞使得传输信息的丢失、变异和发生网络的瘫痪。
何况在现有的物联网络中,由于缺乏可操作性的统一强制性标准,使得各厂商产品在数据传输与交换上,模式纷杂,很难在现有物联网络单层平台上进行数据的有效、可控传输。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实施物联网络数据智能传输免碰撞和层分装置系统,来实现:对物联网络内数据进行的智能型模拟管理,对物联网络内数据进行的层分性管理,对物联网络内数据进行的汇总性管理。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物联网络数据智能传输免碰撞和层分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含有如下步骤:
1.在被监控区域中有与公共数据传输节点进行数据交换的各对应监控区域节点。
2.监控区域节点与对应的智能节点进行数据交换,由智能节点对区域内所对应各内容监控器群模块进行数据汇总交换。
3.智能节点以不同的数据方式采集各对应监控器群信息和指令各对应监控器群。
4.智能节点将各监控器群信息内容进行采集、优化、简洁后,与监控区域节点进行交换。
5.监控区域节点简化信息通过公共数据传输节点与物联网络节点控制室互动。
6.以智能节点对各监控器群模块,进行功能类层分互动和信息类层分互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的优点是:
1.改变现有物联网络中,信息采集、互动、节点与传感器数据传输、交换的平层化,减少公共数据传输节点的信息数据传输量。
2.以层分系统,来确定各监控器群的隶属金字塔式拓展异状数据管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盘龙,未经王盘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946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