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乳化液自动配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95970.X | 申请日: | 2013-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16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赵继云;张嘉鹭;李亚丽;陈世其;赵士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F15/04 | 分类号: | B01F15/04;B01F15/02;B01F3/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唐惠芬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乳化 自动 配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比装置,尤其是一种适用于液压系统工作介质的乳化液自动配制装置。
背景技术
乳化液是高水基液压传动的工作介质,在矿山支护设备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乳化液浓度是否适当直接影响到矿山支护设备及其液压元件的工作寿命及维护成本。矿山支护设备主要有液压支架和单体液压支柱两种,对于液压支架来说,由于支架液压系统管路长,元件和执行机构多,有部分乳化液流失是必然的;这种现象在单体支柱液压系统中显得尤为严重,因为单体支柱大部分为外注式,乳化液不回收,从而造成乳化液的大量流失,所以必须及时补充,否则会严重影响矿山支护设备的正常工作,进而影响到矿山的安全生产。这就迫切需要一直种配制方法简单、浓度配比控制精确及能够自动添加的乳化液自动配置装置。国内外乳化液泵站的配液方式,已经由人工地面混合、手控配液,发展到自动配液,但目前主要使用的几种乳化液自动配制方法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如:系统组成复杂、配比精度不高、使用维护不便等缺点,难以实现快捷简便精确地配制乳化液的目的。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结构紧凑、可控制配比精度、安全可靠、维护方便的乳化液自动配制装置。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乳化液自动配制装置,包括乳化液箱、油水混合器、水位控制阀、两个两位四通换向阀、供水缸一和供水缸二、出油单向阀、乳化油缸、进油单向阀、乳化油箱;所述的油水混合器设在乳化液箱内,水位控制阀设在乳化液箱上,油水混合器经管路连接两个两位四通换向阀,两个两位四通换向阀分别经连接杆连接供水缸一和供水缸二,供水缸一和供水缸二的缸体中部铰接于乳化液箱的箱体上,供水缸一和供水缸二的活塞杆右端上均设有与连接杆一端滑动铰接的条形滑槽,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两位四通换向阀的阀芯上,所述乳化油缸的缸体中部铰接在乳化液箱的箱体上,乳化油缸的活塞杆上铰接有上端连接在供水缸一的活塞杆左端、下端铰接在乳化油箱上的连杆,所述连杆的上端和中部各设有一个分别通过销与供水缸和乳化油缸的活塞杆相连接的长条形销孔,连杆的下端间隔设有相同直径的多个销孔,固定销通过多个销孔之一将连杆与乳化油箱铰接在一起,实现供水缸一和乳化油缸的联动,通过固定销所处不同销孔的位置调节并固定供水缸一和供水缸二和乳化油缸的出液比例;所述乳化油缸通过进油单向阀与乳化油箱相连通,又通过出油单向阀与油水混合器相连通,所述两位四通换向阀与水位控制阀相连通,并同时分别连通供水缸一和供水缸二。
所述的供水缸一和供水缸二为双出杆式液压缸。
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供水缸和乳化油缸联动的方式,通过所选定的供水缸和乳化油缸的缸径和行程的比例来控制乳化液的浓度。由于油缸的密封性能比油泵好,配制效率高,不会出现因为泄漏而影响乳化液浓度的问题,而且可通过调整连杆的支点位置改变供水缸和乳化油缸的行程比例,从而改变乳化液的配制浓度。水位控制阀可以控制乳化液配置装置的启停,实现系统的自动运行,同时,系统的供水压力对所配制的乳化液的质量不会造成影响,再配以对供水压力的控制,就可以精确、快捷、自动地配制乳化液。与现有技术相比,体积小、结构紧凑;可以井下自来水作为动力,安全性能高;不仅可以和矿山支护用乳化液泵站配套使用,也可以用于其它相似液体的混合配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的整机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整机左视图。
图中:1-乳化液箱;2-油水混合器;3-水位控制阀;4-两位四通换向阀;5-供水缸一、6-供水缸二;7-出油单向阀;8-销;9-连杆;10-乳化油缸;11-进油单向阀;12-乳化油箱;13-连接杆;14-固定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作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959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