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螳螂野外人工助养模型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96412.5 | 申请日: | 2013-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54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陈祥盛;葛德燕;薛琰;杨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吴无惧 |
地址: | 550025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螳螂 野外 人工 模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资源昆虫饲养方法的工艺,特别涉及螳螂这种昆虫的半人工半野外的饲养模型新型工艺。
背景技术
螳螂是农林害虫的重要天敌,其卵鞘—桑螵蛸是一种常用中药,其虫体也具有一定的药用和食用价值,一些形态特异的种类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螳螂科捕食40余种害虫,如蝇、蚊、蝗、螽斯若虫、蛾蝶类的卵、幼虫、裸露的蛹、成虫等小型昆虫,蝉、飞蝗等大型昆虫。螳螂虫期历期较长,因此它的捕食期较长,且种类多,在某一害虫数量较低时可以捕食其它昆虫得以繁衍,在生境内保持相当的数量,克制害虫于早期数量增长阶段;因螳螂的自残行为导致其种群密度有一定的自控行为,此外它的食性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不必担心它由益变害;此外许多广捕食性的天敌昆虫虽然在自然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它们大多善飞行,活动范围广,因此它们对害虫的控制作用并不是显而易见的,而螳螂中的多数种类体型较大,活动范围相对较窄,因而对害虫的控制效果会较明显,多以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有利因素将其作为天敌昆虫予以推广应用。螳螂在若虫时期就有自相残杀的习性,但因不同种类所处环境的不同其自残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相互残杀为10%~30%,高时达到90%,这也是困扰螳螂规模化人工饲养的难题。而螳螂野外人工助养模型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就螳螂养殖方面目前有冯照军等在人工条件下对广斧螳和中华大刀螳的孵化进行了比较研究;崔发良等在山东日照对广斧螳的生物习性进行了观察,并提出了螳螂的保护欲利用建议。本发明是在参考刘玉升等的螳螂饲养方法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贵阳地区几种螳螂的实验室饲养进行了研究,并结合野外采集对其生物习性进行了观察,进而提出了螳螂野外人工助养的模型,以期为螳螂的实验室人工饲养提供借鉴和将其应用于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上述研究中,全部是以单项饲养为主。即单纯的人工饲养或单纯的野外放养。人工恒温条件下,螳螂卵鞘孵化时间较为分散,不易于人为控制并对其进行释放,自然条件下,孵化时间较为集中,适于集中释放,且自然孵化不易受到温度的负面影响。若自然界温度较低,则卵鞘相应地延迟孵化,而人工孵化时,易因环境突然降温和降雨导致初龄若虫释放后大量死亡。而本发明可以很好的解决该种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螳螂野外人工助养模式的方法及应用,它在饲养螳螂同时,能够利用它对农林害虫进行生物防治,获得无公害农产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螳螂的野外人工助养模型,包含以下步骤:
6月至8月,采集到螳螂当年所产卵鞘,卵鞘采回后,放入小钢丝笼中; 将钢丝龙悬挂于室内干燥处保存;待到来年4月下旬,选择人工孵化或自然孵化,孵化后放归自然。
人工孵化的方法是:在4月下旬,将小钢丝笼从防虫网中取出,随机挑出60枚卵鞘,设置2个不同的条件,每一条件用30枚卵鞘,即25℃恒温光照和25℃恒温无光照,湿度均为80%,在每个塑料杯中放置卵鞘一枚,杯口用纱网封口,在人工气候箱中进行孵化。
自然孵化的方法是:在4月下旬将剩余卵鞘放在小钢丝笼中,置于室外通风向阳且能够受到雨水淋浇处进行自然孵化。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与单项的人工饲养与单项的野外放养相比,本发明采用人工与野外相结合的模式,通过野外助养和不同龄期不同地点饲养来降低自残率,有效解决了螳螂目昆虫自残行为减少产量、被寄生、初龄若虫释放后大量死亡等问题。本发明是将卵鞘活性保存(不能太干燥以至于失水从而失去活性将来孵化不出螳螂来,也不能太潮湿防止霉变)后,在人工条件(合适的湿度、光照和温度)下孵化,若一龄若虫的生命力较强可直接放归指定野外,若生命力较弱则在人工气候箱内饲养一个龄期再放归指定野外。这样可以有效解决初龄若虫释放后大量死亡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螳螂野外人工助养模型图。
具体实施例
为了证明该种螳螂野外人工助养的有效性,因此进行了以下实验:
螳螂野外人工主要模式运用于广斧螳:
1、准备好必需品:0.5m×0.5m养虫笼,花盆,喷水壶,捕虫网,人工气候箱,一次性塑料杯,80目纱网等;
2、卵鞘的采集:2012年11月-11月8日,于贵阳花溪青岩附近山坡上的草丛中,灌木丛,菜地,果树等上采集到广斧螳当年所产卵鞘若干,此时,广斧螳雌虫每头已经产卵3-4枚。卵鞘采回后,放入小钢丝笼中;(采集时,注意留下部分卵鞘不予采集,以维持采集地的生态平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964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MCU检测打印机的纸张数量的系统
- 下一篇:一种旋转式导电膜网印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