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立式高速水泥胶体搅拌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98013.2 | 申请日: | 2013-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41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邓树密;刘寒剑;向学忠;黄芬;邓正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C5/16 | 分类号: | B28C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王泽云 |
地址: | 61183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高速 水泥 胶体 搅拌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速水泥胶体搅拌机,尤其涉及一种搅拌水灰比低且不易发生堵塞的立式高速水泥胶体搅拌机。
背景技术
现在中国常用的高速水泥胶体搅拌机主要就是涡流式制浆机,根据制浆原理,该类型制浆机是通过搅拌轴上的螺旋叶片,使涡流产生上下结构的升力,使水泥颗粒充分均匀,以达到制浆效果。然而随着现代施工强度的增强,施工作业范围的增加,对浆液的水灰比的要求也越来要高,该类型制浆机的缺陷也就越来越明显,其搅拌时间长、搅拌水灰比高(0.4:1以上)的纯水泥浆或水泥混合砂浆困难,经常发生水泥胶体在搅拌机出料口位置堵塞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现代灌浆施工的高效进行。
上述传统涡流式制浆机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涡流式制浆机为卧式制浆机,由卧式搅拌电机带动搅拌轴旋转,并带动搅拌轴上的搅拌叶轮旋转,由于搅拌桶为立式结构,其出料口设置于搅拌桶的底部,所以搅拌叶轮只有一个,设置于搅拌桶的出料口位置,其上方的水泥胶体压力很大,如果水泥胶体(纯水泥浆或水泥混合砂浆)的水灰比低(0.4:1以下),或者搅拌电机功率不足,则很有可能发生堵塞,使搅拌机停止运行,耽误工期,提高施工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搅拌水灰比低且不易发生堵塞的立式高速水泥胶体搅拌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立式高速水泥胶体搅拌机包括搅拌桶和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为立式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安装于所述搅拌桶的上方,所述搅拌电机的转轴与置于所述搅拌桶内中心位置的立轴的上端连接,所述立轴的中段安装有第一搅拌叶轮,所述立轴的底部安装有第二搅拌叶轮,所述立轴的底部位于所述搅拌桶下部的出料口中心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搅拌电机的壳体下端安装有上端盖,所述上端盖的下端安装有立轴套,所述立轴套的下端安装有下端盖,所述立轴的上段置于所述立轴套内,所述立轴与所述立轴套之间安装有多个轴承。这种结构能够确保立轴始终保持在正中心位置,确保搅拌电机转轴处于搅拌电机的正中位置而不会损坏。
作为优选,所述立轴套与所述上端盖之间、所述立轴套与所述下端盖之间均通过骨架油封进行密封。
具体地,所述立轴与所述第一搅拌叶轮之间通过定位螺母固定连接,所述立轴与所述第二搅拌叶轮之间通过键和锁紧螺母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搅拌桶的出料口安装有用于使物料形成涡流运动的蜗壳,所述第二搅拌叶轮置于所述蜗壳内。这种结构使第二搅拌电机的搅拌效果更好、效率更高。
为了保证安装稳固,所述蜗壳焊接安装于所述搅拌桶的出料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采用立式搅拌电机输出旋转动力,实现垂直方向的两个搅拌叶轮被同时带动并完成分时搅拌的过程,显著降低了水泥胶体在搅拌桶的出料口发生堵塞的概率,使搅拌机能够长时间稳定、高效地运行,缩短了制浆工期,节约了施工成本;本发明所述搅拌机具有搅拌水灰比低(可以低至0.3:1)、生产效率高、结构简单、故障发生率低的优点。
将比传统的涡流式制浆机,采用本发明所述搅拌机制浆,其水灰比范围扩大0.5倍,有效的提高了其作业范围;制浆时间减少0.4倍,可以为工程节约40%的工期;故障发生率减少90%,可以为工程节约大量设备检修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涡流式制浆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立式高速水泥胶体搅拌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的剖视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的局剖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具体描述: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所述立式高速水泥胶体搅拌机包括搅拌桶1和搅拌电机11,搅拌电机11为立式搅拌电机,搅拌电机11安装于搅拌桶1的上方,搅拌电机11的转轴与置于搅拌桶1内中心位置的立轴12的上端通过轴键15连接,立轴12的中段通过定位螺母13固定安装有第一搅拌叶轮14,立轴12的底部通过键26和锁紧螺母27固定安装有第二搅拌叶轮29,立轴12的底部位于搅拌桶1下部的出料口中心位置,搅拌桶1的出料口焊接安装有用于使物料形成涡流运动的蜗壳28,第二搅拌叶轮29置于蜗壳28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980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油管
- 下一篇:人体感应节能排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