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控制单元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98938.7 | 申请日: | 2013-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732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铃木智幸;天野敦史;友影良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L15/00 | 分类号: | B60L15/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海坤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控制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即使在将用于抑制噪声的噪声除去装置设置在动力控制单元内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小型化的动力控制单元。
背景技术
如下述所示的专利文献1所示,公知有如下技术:为了防止噪声从电力转换装置向外部漏出,使框体为金属,来对整体进行屏蔽。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5-516570号公报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近些年,在车辆内大量设置容易受到噪声的影响的电子设备等,且EV车辆或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等使用大电力的车辆增加,从而需要比以往抑制噪声。
另外,对于噪声抑制的方法,很久以来公知有使用缓冲电容器或共用铁芯(common core)等噪声除去装置的技术,但在使用噪声除去装置的情况下,噪声除去装置占有电力转换装置(动力控制单元)内的空间,从而存在电力转换装置大型化这样的问题。
尤其是在车辆内混杂有很多部件,为了成为密集的状态,优选电力转换装置尽量紧凑。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将用于抑制噪声的噪声除去装置设置在动力控制单元内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小型化的动力控制单元。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控制单元,其搭载于车辆,其特征在于,具备:将电池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电力转换模块;在上表面侧配置所述电力转换模块的散热器;在所述电力转换模块的端部设置的由正极及负极构成的直流连接端子部;在所述散热器的上表面侧且在所述电力转换模块的所述直流连接端子部侧设置的缓冲电容器模块;在所述散热器的上表面侧,隔着所述缓冲电容器模块而设置在所述电力转换模块的所述直流连接端子部侧的共用铁芯,其中,所述共用铁芯的长度方向的长度比所述缓冲电容器模块的长度方向的长度短,所述缓冲电容器模块及所述共用铁芯以长度方向相互平行的方式设置,并且以所述缓冲电容器模块和所述共用铁芯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对齐的方式配置,所述直流连接端子部至少设置在所述共用铁芯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在所述直流连接端子部连接有所述缓冲电容器模块的连接端子,并且连接有从所述一端侧朝向所述另一端侧而贯通所述共用铁芯的内部的母线。
在所述动力控制单元中,所述动力控制单元具有收容所述缓冲电容器模块的电容器收容部和收容所述共用铁芯的铁芯收容部,所述电容器收容部和所述铁芯收容部一体形成。
在所述动力控制单元中,所述直流连接端子部距所述散热器的高度比所述缓冲电容器模块的高度高。
在所述动力控制单元中,所述共用铁芯的高度比所述缓冲电容器模块的高度高。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以长度方向相互平行的方式配置缓冲电容器模块和共用铁芯,因此能够减小缓冲电容器模块及共用铁芯的配置面积,实现动力控制单元的小型化,并同时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电涌电压及放射噪声。另外,由于将缓冲电容器模块和共用铁芯以它们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对齐的方式配置,且将直流连接端子部设置在共用铁芯的另一端侧,因此将共用铁芯的内部贯通的母线与直流连接端子部的连接性提高,能够使母线的形状简化,并能够实现动力控制单元的小型化。并且,由于将电力转换模块的直流连接端子部和缓冲电容器模块的连接端子直接连接,因此能够使缓冲电容器模块更接近电力转换模块侧而进行连接,能够实现动力控制单元的小型化,并且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电涌电压。
根据本发明,由于将收容缓冲电容器模块的电容器收容部和收容共用铁芯的铁芯收容部一体形成而作为一个单元,因此缓冲电容器模块及共用铁芯的安装性提高。
根据本发明,由于直流连接端子部距散热器的高度比缓冲电容器模块的高度高,因此在将贯通共用铁芯的母线与直流连接端子部连接时,缓冲电容器模块不会成为障碍,该母线与直流连接端子部的连接性提高,能够使母线的形状简化,且能够实现动力控制单元的小型化。
根据本发明,由于共用铁芯的高度比缓冲电容器模块的高度高,因此贯通了共用铁芯的母线容易在缓冲电容器模块上通过,该母线与直流连接端子部的连接性提高,能够使母线的形状简化,且能够实现动力控制单元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将电动车的简要结构示意化而得到的简要结构立体图。
图2是将实施方式的电动车的简要结构示意化而得到的简要结构侧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动力控制单元的外观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动力控制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989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