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告警方法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99400.8 | 申请日: | 2013-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711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陆汽车电子(长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5/104 | 分类号: | B60R25/104;B60R25/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张永明 |
地址: | 130033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告警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告警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汽车的持有量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攀升,然而,因为汽车价格昂贵,易于转卖,而且便于盗车贼逃脱,所以百余年来,汽车一直是盗贼最喜欢的目标之一,研究表明,仅在美国,每20秒就有一辆汽车被盗。
为了防止汽车被盗,许多汽车上都装配了自动告警装置,可以发出有效的告警信号。当自动告警装置发现疑似盗车的情况时,多数自动告警装置都会通过鸣响喇叭、闪烁大灯等方式发出警报,许多自动告警装置甚至可以发出多种尖锐的警报声,大量噪音会使人们注意到盗车贼,所以大多数盗车贼在警报响起时,都会迅速逃离现场。
目前,较先进的自动告警装置多采用振动传感器来实现,其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检测振动信号的方式来检测疑似盗车的情况。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自动告警装置的处理流程图,如图1所示,相关技术中的自动告警装置的告警触发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2,振动传感器检测到振动信号,此时,自动告警装置会认为可能出现盗车的情况;
步骤S104,自动告警装置发出警报的声音,从而起到震慑盗贼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使用中,这种自动告警装置对周边环境的变化时常过于敏感,会产生许多的误告警。例如,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会燃放许多烟花炮竹,其巨大的声响以及爆炸时对地面产生的冲击,经常会引起较大的地面振动,这也会触发自动告警装置产生不必要的告警。除此之外,诸如打雷、下雨、刮风等环境因素,都会产生振动进而触发自动告警装置进行告警。这不仅产生了噪声污染,而且,过度频繁的告警会降低车主的防范意识,从而漏掉真正的告警信息。
实际上,这种问题不仅出现在汽车的自动告警装置上,其他自动告警装置,例如,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等的告警装置同样存在对环境声音过于敏感的问题。
针对相关技术中自动告警装置时常产生误告警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自动告警装置时常产生误告警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告警方法和装置,以至少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告警方法,包括:
检测到振动信号;
判断采集到的环境声音是否满足告警条件,若是,触发告警。
优选地,告警条件包括以下之一:
环境声音的分贝数小于第一阈值;
环境声音与能够触发误告警的场景的声音样本的匹配度低于第二阈值;
环境声音的分贝数不小于第一阈值,且环境声音与能够触发误告警的场景的声音样本的匹配度低于第二阈值。
优选地,环境声音与能够触发误告警的场景的声音样本的匹配度的确定方式包括:
对环境声音进行模数转换,获得数组形式的环境声音;
将数组形式的环境声音与数组形式的能够触发误告警的场景的声音样本进行比较,获得匹配度。
优选地,在判断采集到的环境声音是否满足告警条件之前,还包括:通过人机接口接受对能够触发误告警的场景的声音样本的设置。
优选地,触发告警包括:
触发告警器拉响警报;和/或,
将告警信息通过网关Gateway传递给发动机ECU,发动机ECU锁定发动机。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告警装置,包括:
振动传感器,用于检测振动信号;
声音传感器,用于采集环境声音;
处理器,用于在振动传感器检测到振动信号的情况下,判断声音传感器采集的环境声音是否满足告警条件,若是,触发告警。
优选地,处理器包括:
第一比较单元,用于比较声音传感器采集的环境声音的分贝数与第一阈值;
告警触发单元,用于触发告警;
第一调度单元,用于在振动传感器检测到振动信号的情况下,调用第一比较单元,若第一比较单元的比较结果为分贝数小于第一阈值,则调用告警触发单元。
优选地,处理器包括:
第二比较单元,用于比较声音传感器采集的环境声音与能够触发误告警的场景的声音样本的匹配度与第二阈值;
告警触发单元,用于触发告警;
第二调度单元,用于在振动传感器检测到振动信号的情况下,调用第二比较单元,若第二比较单元的比较结果为匹配度低于第二阈值,则调用告警触发单元。
优选地,处理器包括:
第一比较单元,用于比较声音传感器采集的环境声音的分贝数与第一阈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陆汽车电子(长春)有限公司,未经大陆汽车电子(长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994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大灯双角度喷射的喷嘴结构
- 下一篇:一种汽车防盗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