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TMC1基因突变体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00466.4 | 申请日: | 2013-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734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8 |
发明(设计)人: | 高雪;戴朴;管李萍;朱庆燕;吴婧;王俊;汪建;杨焕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5/12 | 分类号: | C12N15/12;C07K14/47;C12Q1/68;C12M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李志东 |
地址: | 10085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tmc1 基因 突变体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TMC1基因突变体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研究表明,60%耳聋患者由于遗传因素导致,另外40%耳聋患者与环境因素有关。以往由于人们缺乏对耳聋遗传病因学的深入认识以及诊断技术,无法明确耳聋分子病因,更无法预防其发生。近30年来,伴随耳聋遗传病因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至今已有84个耳聋基因被克隆。一些常见基因得到了深入的认识,耳聋分子病因学诊断成为可能。
因而,目前对感音神经性耳聋疾病的研究仍有待深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够有效筛选易患感音神经性耳聋疾病的生物样品的方法。
本发明是基于发明人的下列工作完成的:发明人通过高通量外显子组测序联合候选基因突变验证的方法确定了感音神经性耳聋疾病新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TMC1基因的c.589G>A、c.1171C>T突变)。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分离的编码TMC1基因突变体的核酸。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核酸与SEQ ID NO:1相比,具有选自下列的至少一种突变:c.589G>A、c.1171C>T。即相对于野生型TMC1基因,本发明的TMC1基因具有一个错义突变c.589G>A(p.G197R)或者一个无义突变c.1171C>T(p.Q391X)的至少一种。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发明人确定了TMC1基因的新突变体,该突变体与感音神经性耳聋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从而通过检测该新突变体在生物样品中是否存在,可以有效地检测生物样品是否易患感音神经性耳聋疾病。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分离的多肽,该多肽与SEQ ID NO:2相比,具有选自下列的至少一种突变:p.G197R、p.Q391X,通过检测生物样品中是否表达该多肽,可以有效地检测生物样品是否易患感音神经性耳聋疾病。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多肽是由上述核酸编码的。
根据本发明的地三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筛选易患感音神经性耳聋疾病的生物样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所述生物样品提取核酸样本;确定所述核酸样本的核酸序列;所述核酸样本的核酸序列与SEQ ID NO:1相比,具有选自c.589G>A或者c.1171C>T的至少一种突变是所述生物样品易患感音神经性耳聋疾病的指示,任选地,所述生物样品为选自人体血液、皮肤、皮下组织的至少一种,任选地,所述核酸样本为全基因组DNA,任选地,所述感音神经性耳聋疾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通过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筛选易感感音神经性耳聋疾病的生物样品的方法,可以有效地筛选易感感音神经性耳聋疾病的生物样品。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筛选易患感音神经性耳聋疾病的生物样品的系统,该系统包括:核酸提取装置,所述核酸提取装置用于从所述生物样品提取核酸样本;核酸序列确定装置,所述核酸序列确定装置与所述核酸提取装置相连,用于对所述核酸样本进行分析,以便确定所述核酸样本的核酸序列;判断装置,所述判断装置与所述核酸序列确定装置相连,以便基于所述核酸样本的核酸序列与SEQ ID NO:1相比,是否具有c.589G>A、c.1171C>T的至少一种突变,判断所述生物样品是否易患感音神经性耳聋疾病;任选地,所述感音神经性耳聋疾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利用该系统,能够有效地实施前述筛选易感感音神经性耳聋疾病的生物样品的方法,从而可以有效地筛选易感感音神经性耳聋疾病的生物样品。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筛选易患感音神经性耳聋疾病的生物样品的试剂盒,该试剂盒含有:适于检测TMC1基因突变体的试剂,其中与SEQ ID NO:1相比,所述TMC1基因突变体具有选自下列的至少一种突变:c.589G>A、c.1171C>T,任选地,所述试剂为核酸探针或引物,任选地,所述核酸探针或引物具有如SEQ ID NO:7-10所示的核苷酸序列,任选地,所述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004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