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调成形参数的高强钢回弹测量模具及其测试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00828.X | 申请日: | 2013-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70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发明(设计)人: | 林利;朱国明;徐鑫;吕超;王旭;王科强;丁庶炜;吕东;孙建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22/02;G01N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4021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调 成形 参数 高强 回弹 测量 模具 及其 测试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强钢板材成形模具领域,尤其涉及可调成形参数的高强钢回弹测量模具及其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在板料成形的最终阶段,随着变形力的消失,成形过程中存储的弹性变形能释放出来,引发内应力的重组,进而导致零件整体形状的改变,这就是回弹。近些年随着高强度板和铝合金板在汽车上的大量应用,汽车冲压件的回弹控制显得越来越重要。常用的回弹控制方法可以归结为两类:一是制定合理工艺,改变应力状态,或使板料发生充分塑性变形,抑制回弹变形的发生;二是利用回弹规律,通过修正型面或模具结构使其形状与期望形状相符或相近。而针对高强钢而言,制定合理的工艺,改变应力状态,使板料发生充分的塑性变形无疑是最为经济合理的方法。
专利《带回弹测量装置的多参数可调式压弯模具》(CN200810106376.5),该发明公开一种带回弹测量装置的多参数可调式压弯模具,包括连接轴、上模压板、上模、下模模座、模架立柱、模架地板、垫片、光电测量仪和表座。安装与电子万能试验机上,可实现上下模半径、上模形状、下模具跨度工艺参数调整。但该套模具不足之处在于,未考虑拉延筋对回弹的影响,无法实现拉延筋对钢板回弹性能研究。
专利《高强钢综合回弹量的测量装置及方法》(CN201010022595.2),该发明公开金属材料测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综合回弹测量装置及方法。一种高强钢综合回弹量测量装置及,包括若干个测量单元、定位机构和底板,所述的测量单元由一对导向块、一对导向柱和一个卡板构成,所述的导向固定在地板上,两个导向快分别位于待测定零件的两侧,导向柱安装在导向块上,卡板的内形面与待测零件外型面等距偏移,所述的定位机构和待测零件上的定位孔耦合。该测量机构方法着重于高强钢回弹的测量,不足之处在于,并未对高强钢回弹控制工艺参数作出任何调整。
专利《超高强钢冲压成形的变模具间隙回弹控制方法》(CN201110270467.4),该发明通过在模具上不同位置设置不等的模具间隙,对超高强钢非对称帽形件冲压形进行回弹控制,属于冲压成形技术领域。该发明提供一种超高强钢冲压成形变模具间隙回弹控制方法。所述方法中成形模具包括带有凸模、凹模、压边圈及顶料板等构建。该发明通过改变成形过程中调整模具间隙来实现高强钢回弹量控制,不足之处在于,这种方法在实际的模具制造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对模具的冲压参数调整范围较小,不适合实际的批量生产。
专利《钢板冲压后扭曲回弹测量装置》(CN200920209913.9),该发明属于金属板材性能测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扭曲回弹测量装置。一种钢板冲压后扭曲回弹测量装置,包括平台、测量基准面、支架、测量横梁、支撑块、测量臂和定位架。所述的测量基准面的周围,测量横梁、测量臂和定位架安装在支架上,支撑块固定在测量基准面上;支撑块和定位架相配合固定待测零件。该发明所主要着重于测量,对钢板冲压扭转回弹未提出有效的控制方法,不足之处在于,无法利用工艺参数有效的控制扭转回弹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和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可调成形参数的高强钢回弹测量模具及其使用方法,操作简便,利用改变拉延筋高度、拉延筋半径、拉延筋形状、模具压边力和冲压力各参数控制高强钢冲压零部件的回弹,通过对实验后样品的测量,建立各个成形工艺参数与回弹角度之间的关系,达到指模具设计的目的。
一种用于高强钢板材可调成形参数的回弹测试模具,该模具与成形试验机配合使用,本模具包括带有螺栓孔的上压边圈固定环、上压边圈、下压边圈及底部圆台、与成形试验机冲头配合的半圆柱状冲头、垫片、活动拉伸筋和螺栓,上压边圈下部两侧设置凹槽,下压边圈上部设置与上压边圈对应的凹槽,下压边圈的凹槽深度大于上压边圈凹槽深度,下压边圈的凹槽内设置垫片和相匹配的活动拉伸筋,所述活动拉伸筋顶端为方形、三角形、或半圆柱形,所述垫片高度为0.05-0.3mm。
用于高强钢板材可调成形参数的回弹测试模具的测试方法,在电子万能板材成形试验机上将上压边圈和下压边圈固定,并将半圆柱状冲头放置于试验机主缸冲头上;垫片和活动拉伸筋依次安装在下压边圈的凹槽内,半圆柱状冲头与成形试验机冲头配合对压边力进行精确控制,进行冲压试验;
在冲压试验过程中,根据需要选择活动拉伸筋形状,通过记录测量和对比回弹角度,回弹角度最小值对应的活动拉伸筋形状为最佳;
在确定最佳的活动拉伸筋形状条件下,选择合理的垫片高度,再次进行冲压试验,通过记录测量和对比回弹角度,回弹角度最小值对应的垫片高度为最佳;最后确定最佳的活动拉伸筋和垫片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008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