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极同步肺动脉射频消融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03141.1 | 申请日: | 2013-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2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陈绍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绍良 |
主分类号: | A61B18/12 | 分类号: | A61B18/1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唐循文 |
地址: | 21000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极 同步 肺动脉 射频 消融 导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肺动脉内去交感神经化治疗肺动脉高压的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多极同步肺动脉射频消融导管。
背景技术
肺动脉高压是心血管、呼吸、结缔组织、免疫风湿系统的疑难疾病,临床治疗手段有限、疗效极差。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发病率低,但是继发于肺间质纤维化、结缔组织疾病、门静脉高压、慢性肺动脉栓塞及左心系统疾病的发病率较为常见,5年内的死亡率达到30%。因此,积极防治肺动脉高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依据对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新的靶向药物不断出现,但这些药物都存在着严重的局限性,包括副作用较多、剂型不合适、价格昂贵及疗效不可靠等,无法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实验数据证明肺动脉高压与肺动脉内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及压力感受器异常活跃有关,阻断肺动脉内交感神经或永久性破坏压力感受器的结构及其功能能够使肺动脉压下降,将成为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突破性技术。但该新兴技术还缺乏专业的手术器械,特别是专用的肺动脉射频消融导管来保障。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极同步肺动脉射频消融导管,用于肺动脉内去交感神经化治疗肺动脉高压,该导管仅对贴壁组织进行射频加热而不对血液进行加热,同时采用冷生理盐水灌注的方法,保护血管内膜,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消融准确可控等优点。
技术方案:多极同步肺动脉射频消融导管,包括控制手柄、管身和环形圈,所述控制手柄上设有调节装置;所述管身为中空结构,内设腔体,腔体内设有导线、温度感应线和牵引线,管身的一端具有柔性,该柔性端与环形圈连接,管身的另一端与控制手柄连接,牵引线的一端与柔性端连接,另一端与控制手柄上的调节装置连接,通过调节装置控制牵引线的张紧程度,实现对柔性端的弧度控制;所述环形圈内设有形状记忆丝,该形状记忆丝的一端延伸至环形圈的末梢,另一端穿过环形圈的根部固定于管身的柔性端,环形圈上设有电极组,每个电极均与导线和温度感应线连接,所述导线和温度感应线穿过管身与控制手柄电连接。
所述管身腔体内设有输液管,电极上设有通孔,所述输液管经环形圈内部与电极连接,所输液体经通孔流出。
所述环形圈上的电极采用铂铱合金、黄金、不锈钢或镍合金材料制成,数量为3-30个,电极直径为1.3~2.0mm,长度为1.2-4mm,相邻电极的边缘间距为0.5-10mm。
所述管身的柔性端开设沉孔,所述环形圈的根部外径与所述沉孔的内径相配合,将环形圈根部插入沉孔中并固定。
所述管身的柔性端设置凹槽,凹槽内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牵引线连接,另一端与形状记忆丝连接。
所述在所述环形圈内的形状记忆丝材料为形状记忆合金,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为镍钛合金、不锈钢或钛,其直径为0.25-0.5mm,所述的环形圈直径12-40mm。环形圈上优选设置10个电极,电极裸露部位宽度0.75mm,间距5mm。
所述管身柔性端采用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长度为30-80mm。
所述连接方式为通过紫外线固化胶连接。
所述管身柔性端与环形圈之间的连接处密封。
所述牵引线由不锈钢或镍钛合金制成,牵引线外部套有弹簧圈,弹簧圈外部套有弹簧套管,弹簧套管由聚酰亚胺材料制成。
有益效果: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得该导管仅对贴壁组织进行射频加热而不对血液进行加热,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消融准确可控等优点。导管管身优选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由于高分子材料是热量的不良导体,从而能够更好地避免电极加热时的热量传递到与所述导管管身接触的流动血液,从而更有效地避免对血液的加热。此外,通过操作调节装置,能够控制所述柔性端的弯形。这样可以让手术者一只手控制手柄,方便地调整所述柔性端的弯形,使得所述环形圈上的电极可以与肺动脉充分贴壁,实现肺动脉内壁消融。电极产生射频电流的过程中,局部产生较高的温度,对血管内膜的损伤程度较重。为此,本发明还采用冷生理盐水灌注的方法,实现局部降温。当电极产生电流时,生理盐水自动通过通孔均匀地扩散出来,使得局部温度低于60℃,从而保护血管内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B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电极外表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绍良,未经陈绍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031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温度补偿的智能燃气表
- 下一篇:舞台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