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数字电视应用管理系统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03310.1 | 申请日: | 2013-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004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吴玉明;许海华;李小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商埃曲网络软件(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21/443 | 分类号: | H04N21/443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吴泽群 |
地址: | 20006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数字电视 应用 管理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数字电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数字电视应用管理系统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过去几年的数字电视整体转换中,各个广电运营商发放的各类机顶盒数百万台,由于机顶盒规范不够细化,缺失中间件系统对机顶盒软硬件统一平台及业务的支撑,致使机顶盒的功能单调性与市场业务需求的多样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并且在加剧,机顶盒升级困难,用户粘度逐步降低,增值业务收益低,严重影响了三网融合下业务发展的需要,严重制约了广电网络的战略发展。
中间件技术为广电运营商的业务提供一个相对统一的平台,使得跨域的业务互通变得更加简单。中间件技术通过对底层硬件资源的抽象,提供对上层各种应用的支持。中间件平台负责屏蔽底层硬件差异性,并将底层资源模块抽象为上层API接口供第三方业务模块调用。同时,终端平台是整个数字电视平台呈现的载体,它负责接收前端播发的各种数据和指令,并进行解析和呈现。在中间件平台里,终端平台在负责完成基本的音视频播放的同时,也负责接收前端广播的应用,并根据用户的操作运行这些应用,使得业务的开展成为可能。
在现有的终端平台应用中,由于历史和技术的原因,基于java的应用和基于html的应用都有存在的情况和要求,而目前的中间件无法很好解决这种问题,影响了终端平台的兼容性。
发明内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数字电视应用管理系统方法,以解决在数字电视终端平台上java应用和html应用无法兼容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数字电视应用管理系统方法,进入应用管理系统管理当前应用,根据当前应用类型,
在终端平台的java应用中启动html浏览;
在终端平台的html网页中启动java应用;
其中,实现java应用中启动html浏览的方法是,将java应用定义为HyperText类的实现,通过HyperText类的构造函数实现browser的初始化,
采用setData方法实现browser首页的设置,
采用setBounds方法实现browser窗口的大小设置、全屏显示以及在java应用里面嵌入一个小网页浏览器窗口;
实现html网页中启动java应用的方法是,采用javascript中的object对象载入一个jar包,读取jar文件,找到应用主类启动应用,过程如下:
然后调用一个qwebpage::setPluginFactory方法创建一个插件plugin,再调用应用管理类JSMBTApplicationManager,进行java应用启动、控制和退出管理;
或者通过onid、tsid、serviceid下载OC应用的class数据包,通过appName和AIT表,启动java应用;
运行应用。
从应用管理系统进入后台监控,在应用列表中启动Html应用或者java应用。
本发明的用于数字电视应用管理系统方法解决了由于历史和技术发展的原因造成的java应用和html应用不兼容的问题,保护了客户的技术投资,方便了运营商的升级管理,为运营商拓展更多的新业务排除了障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数字电视终端架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数字电视中间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数字电视中间件实现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结合图1,中间件在实现上,采用了层次化和模块化的设计方案,降低了层与层之间的依赖,有利于各层逻辑的复用,便于系统功能扩展,为系统升级优化扩容提供了根本性的保障,整个设计方案完全符合国际表针草案中的中间件架构。整个系统可以划分为应用层、系统层、核心层和移植层。1,应用层是具体的业务呈现层,大量的符合业务需求的应用可以通过下载执行的方式在中间件平台撒还能够运行,由第三方开发的应用只需要符合Java CDC/Pbp和DTVM规范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商埃曲网络软件(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商埃曲网络软件(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033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