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药组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03812.4 | 申请日: | 2013-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29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王培育;邵素菊;高希言;任珊;王培智;张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中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2 | 分类号: | A61K36/9062;A61K9/16;A61K9/20;A61K9/48;A61P15/00 |
代理公司: |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3 | 代理人: | 王逢伍 |
地址: | 450008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子宫 内膜 异位症 中药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特别是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育龄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目前在育龄妇女中的发病率约为10%。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EMs发病率明显上升,严重地影响了中青年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现代研究认为,该病为一种雌激素依赖性和自身免疫反应性疾病,是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异位在子宫腔和基层之外的身体其他部位。现代临床治疗本病多以激素类药物结合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并不十分满意。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临床实践中表现出独特的优越性,成为目前该领域研究的焦点。大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充分证实,在传统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进行辨证治疗在提高疗效,减少西药不良反应,减少西药用量,降低复发率,治疗并发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现有“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复方中药及其制备方法”,专利申请号:200910185969.X;“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药组合物”,专利申请号:200810268143.0;“用于治疗湿热瘀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专利申请号:201010523161.0,等等。但目前的临床用药并不能满足广大患者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实际需要,药物创新势在必行。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药的改进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药组合物,可有效解决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用药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根据中医药理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痛经”、“不孕”范畴;其发病机制为肝肾虚损,寒凝血脉,气机不畅,血瘀阻滞,发病根本为“血瘀”。中医学秉承“整体观念”、“辩证论治”理论,对该病的治疗以行气活血、消瘕散结为主,重在行气,“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通,瘀结自化;兼顾散寒调经,补益肝肾。据此,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由以下重量计的:木香20-40份,川楝子5-25份,荔枝核10-30份,元胡10-30份,当归10-30份,红花20-40份,益母草20-40份,党参10-30份,高良姜20-40份,山茱萸10-30份,仙鹤草10-30份和甘草5-25份制成,其中,将木香、川楝子、荔枝核、高良姜和仙鹤草混合在一起,加入木香、川楝子、荔枝核、高良姜、仙鹤草8倍重量的质量浓度为70-75%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4小时,过滤,得第一滤液,第一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得药液,并浓缩至原体积的1/2-1/3,制成A液;再将元胡、红花、益母草、当归、党参、山茱萸和甘草混合在一起,加元胡、红花、益母草、当归、党参、山茱萸、甘草8倍重量的水,煎煮两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过滤,得第二滤液,第二滤液减压浓缩至原体积的1/2-1/3,制成B液,然后将A液和B液混合,浓缩至50℃下相对密度为1.10-1.30的清膏(浸膏),加入清膏重量的20%-60%的辅料,按照药物制剂常规方法做成临床上的中药组合物制剂;所述的辅料为蔗糖、淀粉、糊精、滑石粉、硬脂酸镁、硫酸钙其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物,所述的制剂为胶囊剂、丸剂、颗粒剂、片剂或口服液的一种。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生产工艺简单,用药安全,稳定可靠,疗效好,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药物,为中药领域的一大创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中医学院,未经河南中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038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排插断电保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脱落接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