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软管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04293.3 | 申请日: | 2013-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750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樵东;张瑜;彭沛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兴重工湖北三六一一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3/22 | 分类号: | F16L33/22 |
代理公司: | 襄阳中天信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8 | 代理人: | 何静月 |
地址: | 441002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软管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输液管接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管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对于大口径的用于输送液体的软管接头,其接头体与软管之间通过卡箍实现接头与软管之间的密封,接头体与连接体合并为接头体一个零件,这种连接方法简单、方便,为了输送高压液体,通常接头的一端采用两付卡箍与软管连接(如图8所示),防止液体泄漏及应对卡箍断裂。但是采用此方法成本高,产品重量较重,并且由于接头体与连接体合并为接头体一个零件后,接头体与软管连接承受高压液体后软管无法旋转,使得卡箍与接头体容易脱离,导致液体泄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在技术的上述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拆操作方便,工作可靠,耐压较高,可有效保护软管卡箍的软管连接装置。
本发明包括两个结构相同、与软管配合的接头体;各接头体的侧端均设有密封圈,壁外均套装有连接体、缓冲环和用于将缓冲环和软管压紧于接头体上的卡箍;所述连接体与接头体经卡簧固定;
各连接体外圆周上设有多个伸出的连接爪;
两个连接体上的连接爪对应设置,组成多组用于连接两连接体的连接卡扣;
还包括一个用于防止两接头体上的连接体相连后连接卡扣脱开的防松连接块。
所述接头体外侧面上与卡箍对应的部位设有凸筋。
所述缓冲环外圆设有凸起的起吊孔。
所述缓冲环端部与卡箍对应的部位设有圆弧筋,卡箍上与缓冲环连接处设有圆弧凹槽。
所述缓冲环内孔为锥孔。
所述防松连接块卡装于两组连接卡扣之间,防松连接块经螺钉固定于连接爪上。
所述接头体侧端外圆周上设有凸沿;所述连接体内圆周上设有用于与凸沿配合装配的凸台;接头体外圆周上装有用于将凸台压紧于凸沿的卡簧。
所述连接爪均匀分布于连接体外圆周上。
所述卡箍由三瓣结构相同、一次铸造成型的圆弧形卡箍,通过螺钉、螺母相互连接而成。
采用卡箍、缓冲环、接头体、连接体等构成一种保护软管卡箍的装置,结构简单,装拆操作方便。装配时,接头体与连接体内孔凸台配合,并用卡簧固定,接头体在连接体内可以自由旋转。防止软管承受高压液体后软管无法旋转,保证了卡箍与接头体连接的可靠性。软管穿入缓冲环内孔,接头体一端装入软管的内孔中,将三瓣卡箍套在软管外径圆柱体上,然后将套在软管上的缓冲环移至预装的三瓣卡箍处,将缓冲环凸起的圆弧筋装入卡箍圆弧凹槽内,然后紧固卡箍上螺钉从而通过卡箍把软管固定在接头体上。因而使用时,只需将连接体的连接爪伸入到另一连接体的连接爪内,并旋转连接体,使连接爪处于连接槽的最里端,这样便可压紧接头体端部的密封圈,实现接头体间端面的密封,且可承受较高的压力,最终实现软管与软管之间的连接。为防止连接体松动,在连接爪的外侧端部设有防松连接块。拆卸时,只需按相反方向旋转连接体,即可使连接爪从连接槽内退出,使连接体之间分离。缓冲环外圆设有凸起的起吊孔,在输液软管通过特殊地域(如海水、河流、崖谷等)时将缆绳挂在起吊孔内,即可将接头与输液软管悬空,确保液体的输送。由于采用卡箍固定软管,并且采用缓冲环与卡箍连接,因此在软管承受高压液体时,软管膨胀,高压首先传递到缓冲环内孔壁,通过缓冲环再间接传递到卡箍,使卡箍所承载的力大大减小,避免了卡箍发生断裂。经试验验证:软管接头的一端采用1付卡箍及缓冲环与软管连接,在承受高压液体≥6MPa时,软管与软管接头之间连接密封可靠,卡箍未发生断裂现象。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装、拆操作方便,工作可靠,耐压高特点,主要用于输送油类(汽油、煤油、柴油、机油等)的输送,也可用于输送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接头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连接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卡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缓冲环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卡箍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现有技术原大口径接头(一端采用两付卡箍)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软管,2、缓冲环,3、卡箍, 4、卡簧,5、密封圈,6、连接体,7、接头体,8、内六角螺栓,9、螺母,10、防松连接块,11、螺钉12、圆弧筋 ,13、起吊孔,14、圆弧凹槽,15、连接爪。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兴重工湖北三六一一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新兴重工湖北三六一一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042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