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纯电动汽车自动变速箱驻车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04380.9 | 申请日: | 2013-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749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发明(设计)人: | 陈奇;陈卫东;冯关华;李珏;张娟;金鑫;朱春涛;马运波;沙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奇;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H63/34 | 分类号: | F16H6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9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自动 变速箱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汽车变速箱驻车装置,特别是用于纯电动汽车自动变速箱的驻车制动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车辆操控性能、驾乘舒适性、空间布局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大多数纯电动汽车是手动驻车装置,使得驾驶员有较高的劳动强度,舒适度不够,并且现有的为纯电动汽车停车设计的变速器驻车装置结构复杂、性能往往不佳,存在很多的问题,对纯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带来不稳定因素。
查找相关专利文献,目前大多数变速箱驻车装置中均采用了类似棘轮、棘爪的制动机构,本发明专利的结构完全与棘轮、棘爪不同,本发明专利结构在相关领域是首次提出的,采用制动柱插入到制动盘里的方式实现驻车,驻车方式安全可靠;同时本发明专利克服了由于汽车或者制动电机出现故障造成的不能解除制动的缺点,可以手动解除制动,给维修带来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专利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纯电动汽车自动变速箱驻车机构,具有其他驻车机构没有的优势,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实现自动驻车的简单、方便、实用,减少驾驶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纯电动汽车驻车的安全性。
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案是:这种纯电动汽车自动变速箱驻车机构,主要包括制动电机、T型导轨、推杆、丝杠、联轴器、制动盘、圆盘、制动柱;推杆与T型导轨组成移动副,推杆与丝杠连接组成螺旋副,制动电机通过联轴器带动丝杠旋转,从而实现推杆的左右移动;当电动汽车处于驻车档时,推杆会带动圆盘和弹簧把制动柱插入到制动盘里实现变速箱制动,当处于其他档位时,推杆退回到起始位置,制动柱从制动盘里退出,解除制动。
作为优选本发明专利制动盘上有6个角度均为30°的弧形槽,6个弧形槽在制动盘上位置等分;与制动盘对应的圆盘上有5个位置均分的制动柱,制动柱与圆盘间装有一个受压弹簧,当某个制动柱前端面接触到制动盘不能前进时,制动柱可以压缩到圆盘里面,其他没有接触的制动柱继续前进,本制动结构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任何位置停车时,都能保证至少有2个制动柱插在制动盘里,提高制动的安全性。
本发明专利有益的效果是:本发明专利采用电机等动力单元进行驱动,减少驾驶员劳动强度,结构紧凑,制造容易,是为纯电动汽车停车设计的变速器驻车装置,当车辆或者制动电机出现故障,导致驻车后不能解除制动状态时,可手动把机架上的螺栓松开,使制动柱脱开制动盘解除驻车制动状态。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发明专利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2 是本发明专利的制动机构示意图。
图3 是本发明专利的制动盘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制动电机1、联轴器2、丝杠3、推杆4、圆盘5、制动柱6、弹簧7、制动盘8、变速箱轴9、T型导轨10、制动盘螺栓11、机架12、机架螺栓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专利作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本发明专利提供的一种自动变速箱驻车机构包括推进机构和制动机构,推进机构主要由制动电机1、联轴器2、丝杠3、推杆4、T型导轨10组成;推杆4卡在T型导轨10上组成移动副,能够实现左右移动;丝杠3与推杆4组成螺旋副;制动机构主要由圆盘5、弹簧7、制动柱6、制动盘8组成。弹簧7与制动柱6装在圆盘5上,当制动柱6前进遇到障碍时能压缩到圆盘5里面;圆盘5与制动盘8同心,能够保证制动柱顺利插到制动盘8里。
所述机构驻车时,制动电机1通电,制动电机1通过联轴器2带动丝杠3逆时针旋转,丝杠3逆时针旋转带动推杆4向靠近制动盘8方向移动,当圆盘5与制动盘8接触时,至少有2个制动柱6插入到制动盘8里,此时与制动盘8通过键连接的变速箱轴9不能转动,同时电机上的限位开关控制电机停止旋转,完成电动汽车的驻车过程。
当车辆起步需要解除驻车状态,制动电机1通电反转通过联轴器2带动丝杠3顺时针旋转,丝杠3顺时针旋转带动推杆4向远离制动盘8方向移动,此时制动柱6全部从制动盘8里拔出,限位开关控制电机停转,变速箱轴9即可实现转动,车辆恢复到行车状态。
此外,当车辆或者制动电机出现故障,导致驻车后不能解除制动状态时,可采取人工解除制动的方式,可拧下所述机架螺栓13,将制动电机1与推杆4、圆盘5、制动柱6一起向外拖出,使制动柱6与制动盘8脱离,便可实现解除制动,车辆解除驻车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奇;合肥工业大学,未经陈奇;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043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