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于拓展夯能的强夯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04543.3 | 申请日: | 2013-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59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易小刚;张作良;李东;吴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046 | 分类号: | E02D3/0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1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拓展 强夯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强夯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拓展夯能的强夯机。
背景技术
强夯机是工程建设中用于地面以及地基夯实的机械设备,它一般包括底盘(履带式)、转台(机体)、臂架、托轮、钢丝绳、夯锤、变幅机构(由变幅绳、A型架等组成)、卷扬机构等,其中,转台通过回转支撑安装于底盘的顶部,臂架的底部铰接于转台上,托轮安装于臂架的顶部,变幅机构设置于臂架与转台之间(用于控制臂架与转台的相对角度),卷扬机构设置于转台上,钢丝绳的一端连接卷扬机构,另一端绕过臂架顶部的托轮后通过脱钩装置实现对夯锤的提拉或释放。
在作业过程中,当需要拓展夯能时,普遍采用增设门架(门型桁架)的方式,即在臂架顶部与地面之间安装门架,以便达到较高的强夯能级;在完成某一点的夯击后需作相应移动以夯击下一点时,得先松弛钢丝绳,向后倒车,向后拉夯锤,再收紧钢丝绳,提升门架,最后提升夯锤到位,在整个过程中,对于操作手技术要求较高,而且如果辅助人员配合不当,容易造成伤人、翻车等事故;另外,门架需要反复安装,由于门架整体庞大、重量大,门架安装的工作量大;因此,这种方式整机移动麻烦,打夯效率较低、打夯成本较高。
因此,如何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进行改进,以便进一步适应使用需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便于拓展夯能的强夯机,从而在拓展夯能时无需反复安装门架,也便于整车快速移动至下一个夯击位置,以减少操作复杂性,提高打夯效率和降低打夯成本。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于拓展夯能的强夯机,包括机体、臂架和夯锤,还包括支腿,所述支腿的顶端安装于所述臂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腿的顶端铰接于所述臂架上;所述强夯机还包括支腿展收油缸,所述支腿展收油缸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支腿和所述臂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腿包括依次相连形成可折叠结构的多节支臂,所述多节支臂的首节支臂安装于所述臂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腿还包括支撑高度调节油缸,所述支撑高度调节油缸的顶端固定于所述多节支臂的末节支臂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腿还包括支座,所述支座固定于所述支撑高度调节油缸的底端。
进一步地,所述多节支臂中,每两个相邻的支臂上,在邻近折叠位置处均设置有带销孔的连接板,所述多节支臂在展开状态下,相邻的两个连接板中插装有销轴。
进一步地,所述强夯机还包括支腿展收油缸、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支腿包括依次相连形成可折叠结构的多节支臂,所述多节支臂的首节支臂安装于所述臂架上;每两节相邻的支臂、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依次相连形成连杆机构,所述支腿展收油缸为该连杆机构的动力部件,从而使相邻的两节支臂能够相互折叠或者相互展开。
进一步地,在第一节支臂与次节支臂构成的连杆机构中,第一连杆为三角杆,第一连杆的第一端铰接于第一节支臂,第二端铰接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第三端铰接于支腿展收油缸的一端;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次节支臂,所述支腿展收油缸的另一端铰接于臂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强夯机还包括变幅油缸、单向阀、阻尼和蓄能器,所述变幅油缸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臂架和所述机体上;所述单向阀的进出油口以及所述阻尼的两端均分别接于所述变幅油缸的无杆腔和所述蓄能器。
进一步地,所述支腿为伸缩支腿。
进一步地,所述支腿为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臂架上。
本发明的强夯机中,将支腿的顶端安装在臂架上,在使用过程中,可使支腿的底端在夯锤提升时与地面支撑接触,以增加臂架的承载能力,从而使强夯机能够提升更重的夯锤来提高强夯能级,这样,在拓展夯能时无需配套使用门架,简化了操作;另外,在完成某点夯击时,在需移动至下一点时,可使支腿的底端脱离地面(或者与地面未支撑接触),从而实现快速移动;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整个操作过程方便快捷,同时提高了打夯效率和降低了打夯成本。
在一种更具体的方案中,在支腿与臂架之间还铰接有支腿展收油缸,通过控制支腿展收油缸,可实现支腿的展开(即展开至其底端能够朝向地面移动的状态)和收拢(如使支腿与臂架形成折叠状态),进而能够实现支腿的快速支撑或者快速折叠收拢,以进一步减少操作的复杂性和提高移动的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045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木地板防水防甲醛处理工艺
- 下一篇:一种镁合金箔防爆材料的涂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