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电陶瓷换能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05261.5 | 申请日: | 2013-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526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周瑜;冯杰;程进;韩翡;赵龙江;冯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R17/00 | 分类号: | H04R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 | 曹雄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电 陶瓷 换能器 | ||
1.一种压电陶瓷换能器,包括上壳体(3)、下壳体(4)、振膜(5)和压电陶瓷叠片(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孔状盖板(1)和反射帽(2),所述孔状盖板(1)设置于所述上壳体(3)顶部的开口处,所述孔状盖板(1)与所述上壳体(3)共同形成第一容纳空间,所述反射帽(2)固设于所述孔状盖板(1)底面,位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中;所述下壳体(4)内部形成第二容纳空间,所述振膜(5)和所述压电陶瓷叠片(6)位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中,所述振膜(5)的两端分别固定到所述下壳体(4)的侧壁上,所述振膜(5)的底部连接所述压电陶瓷叠片(6);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和所述第二容纳空间通过扬声通道(8)贯通,所述扬声通道(8)位于所述振膜(5)的上方,所述反射帽(2)非接触地罩于所述扬声通道(8)的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陶瓷换能器,其中,所述压电陶瓷叠片(6)的内部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第一双面铜电极引片(61)、第一压电陶瓷片(64)、中间铜电极引片(62)、第二压电陶瓷片(66)、第二双面铜电极引片(67)和阻尼片(63),上述相邻部件间胶合在一起;中间铜电极引片(62)的一端向外延伸,在其延伸出的端部设置第一铆钉(65),第一双面铜电极引片(61)和第二双面铜电极引片(67)的相对于中间铜电极引片(62)向外延伸的一端的对端分别向外延伸,这两个延伸出的端部分别向内压合,在压合处设置第二铆钉(68)。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电陶瓷换能器,其中,在所述下壳体(4)的底部具有两个通孔,所述压电陶瓷叠片(6)两端分别连接有信号线和地线,所述信号线和所述地线分别通过所述两个通孔连接到外部电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电陶瓷换能器,其中,当所述压电陶瓷换能器进行声波辐射时,通过所述外部电路输入到所述压电陶瓷换能器的信号使所述压电陶瓷换能器进行声波辐射;当所述压电陶瓷换能器接收声波时,通过所述压电陶瓷叠片的本身效应,将接收到的声波转换成电信号,通过所述信号线和所述地线输出到所述外部电路。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电陶瓷换能器,其中,所述胶合是通过环氧树脂胶粘剂来实现的。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电陶瓷换能器,其中,所述压合为对称压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陶瓷换能器,其中,所述上壳体(3)下部的侧壁上还设有排水孔(7)。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压电陶瓷换能器,其中,所述孔状盖板(1)、反射帽(2)、上壳体(3)、下壳体(4)、振膜(5)和扬声通道(8)在竖直方向是同轴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0526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