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总线互联模块的集成方法、装置以及验证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05360.3 | 申请日: | 2013-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502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树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38 | 分类号: | G06F13/38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程美琼 |
地址: | 266109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总线 模块 集成 方法 装置 以及 验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统芯片设计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系统芯片中总线互联模块的集成方法、装置以及验证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系统芯片(System on a Chip)设计中,总线互联模块是非常关键的模块,它负责整个系统中其他各个模块之间的互相访问。总线互联模块通常有非常多的输入输出端口和参数,因此总线互联模块的集成与例化工作非常繁琐、极易出错。而且,由于总线互联模块端口多、功能多,它的验证接口模块和测试点统计模块的编写的工作量也很大。
芯片设计中的“模块集成”是指“把各个模块端口按照需求连接在一起”。由于总线互联模块要考虑项目间的重用,所以它的端口名通常和同项目中与它连接的模块的端口命名不一致,导致无法使用自动工具来进行自动集成。目前的做法是:工程师手工来进行总线互联模块的集成和总线互联模块的验证接口、测试点统计模块的设计,这样做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并且,由于工程师的遗漏和较频繁的改动,也容易导致一些错误。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系统芯片中总线互联模块的集成方法、装置以及验证方法和装置,能够提供系统芯片中总线互联模块的集成和验证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一种系统芯片中总线互联模块的集成方法,包括:
获取系统芯片中总线互联模块的设计属性列表文件;
根据所述设计属性列表文件,自动生成集成所述总线互联模块的代码。
所述设计属性列表文件包括:所述总线互联模块中各模块端口的协议类型、所述各模块端口的协议传输类型和属性、所述各模块端口的信号的位宽、与所述总线互联模块连接的主设备对与所述总线互联模块连接的从设备的访问可见映射关系和/或所述从设备对应的芯片内地址范围。
所述根据所述设计属性列表文件,自动生成集成所述总线互联模块的代码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各模块端口的协议类型,对所述模块端口进行命名;
获取所述各模块端口的协议类型对应的端口,将所述端口存储在端口数据结构中;
根据所述各模块端口的协议传输类型和属性,去掉所述端口数据结构中不需要的端口;
根据所述各模块端口的信号的位宽,对所述端口数据结构中各个模块端口的位宽参数进行赋值。
所述根据所述设计属性列表文件,自动生成集成所述总线互联模块的代码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各模块端口的协议类型对应的代码参数,将所述代码参数存储在代码参数数据结构中;
根据所述各模块端口的协议传输类型和属性,对所述代码参数数据结构中的协议参数进行赋值;
根据所述各模块端口的信号的位宽,对所述代码参数数据结构中的信号宽度参数进行赋值;
根据所述主设备对从设备的访问可见映射关系,对所述参数数据结构中的映射参数进行赋值;
根据所述从设备的芯片内地址范围,对所述参数数据结构中的地址参数进行赋值。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系统芯片中总线互联模块的验证方法,包括:
获取系统芯片中总线互联模块的设计属性列表文件;
根据所述设计属性列表文件,自动生成测试所述总线互联模块的代码。
所述根据所述设计属性列表文件,生成测试所述总线互联模块的代码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总线互联模块中模块端口的协议传输类型和属性,生成所述总线互联模块中主设备和从设备的行为描述模型中传输类型和属性的约束代码;
或者包括:根据协所述总线互联模块中模块端口的协议传输类型和属性,生成所述总线互联模块支持的传输类型和属性的测试点覆盖代码;
或者包括:根据与所述总线互联模块连接的主设备对与所述总线互联模块连接的从设备的访问可见映射关系和所述从设备的芯片内地址范围,生成对所述主设备发起访问操作的地址范围的约束代码;
或者包括:根据所述主设备对所述从设备的访问可见映射关系和所述从设备的芯片内地址范围,生成对所述主设备发起访问操作的地址的测试点覆盖代码。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系统芯片中总线互联模块的集成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获取系统芯片中总线互联模块的设计属性列表文件;
集成单元,根据所述设计属性列表文件,自动生成集成所述总线互联模块的代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053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