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径向可展开肋板机构的展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06230.1 | 申请日: | 2013-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95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谭惠丰;王长国;林国昌;卫剑征;谢志民;苗常青;赵树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1/08 | 分类号: | H01Q1/08;H01L31/045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毕志铭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径向 展开 板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展开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径向可展开机构的展开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径向可展开肋板机构一般采用充气环充气后带动肋板的自由端沿径向向外展开,所述机构包括中心鼓轴和多个径向肋板,多个径向肋板的一端沿中心鼓轴的圆周分别固定在中心鼓轴的外壁上,每个径向肋板的另一端均固定有一个桅杆,充气环套在中心鼓轴的外侧,充气环通过搭扣分别套在多个桅杆上,多个拉绳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多个桅杆的一端,多个拉绳的另一端固定在拉绳所在桅杆所对应的径向肋板上,径向可展开肋板机构在需要打开时,只需向充气环充满气体,将充气环撑起,充气环通过桅杆带动径向肋板沿径向展开。
现有的这种展开装置为充气环式展开装置,所述装置的桅杆由于需要通过拉绳带动径向肋板的中间部分实现完全展开,桅杆的长度很长,需占用很大空间,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在太阳能帆板及空间展开天线方面体现的尤为明显,同时,这种展开装置中桅杆与拉线很容易缠绕在一起,影响肋板的展开,存在较大的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径向可展开肋板机构的充气环式展开装置中桅杆的长度很长,需占用很大空间,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同时,这种展开装置中桅杆与拉线很容易缠绕在一起,影响肋板的展开,存在较大隐患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径向可展开肋板机构的展开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充气环和多个桅杆机构,所述多个桅杆机构均包括主桅杆、搭扣和拉绳,所述搭扣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主桅杆的上下两端,搭扣和主桅杆将充气环套在二者之间,多个桅杆机构沿充气环的圆周方向套在充气环上,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副桅杆和第一薄膜,所述拉绳分为两个第一拉绳和多个第二拉绳,所述主桅杆的一端与两个第一拉绳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两个第一拉绳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副桅杆的上下两端,多个第二拉绳的一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副桅杆的上下两端,所述两个第一拉绳和多个第二拉绳伸直并粘在第一薄膜上。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主桅杆上增加了第一副桅杆,在带动径向肋板的中间部分实现相同展开效果的情况下,有效的减小了主桅杆的长度,使展开装置的体积更小,更轻便。
2、本发明将两个第一拉绳和多个第二拉绳均固定设置在薄膜上,避免了拉绳缠绕在主桅杆和第一副桅杆上,使展开装置使用起来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带动径向可展开肋板机构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方向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径向可展开肋板机构的展开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充气环5和多个桅杆机构,所述多个桅杆机构均包括主桅杆3、搭扣4和拉绳,所述搭扣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主桅杆3的上下两端,搭扣4和主桅杆3将充气环5套在二者之间,所述桅杆机构为多个,多个桅杆机构沿充气环5的圆周方向套在充气环5上,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副桅杆7和第一薄膜8,所述拉绳分为两个第一拉绳6-1和多个第二拉绳6-2,所述主桅杆3的一端与两个第一拉绳6-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两个第一拉绳6-1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副桅杆7的上下两端,多个第二拉绳6-2的一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副桅杆7的上下两端,所述两个第一拉绳6-1和多个第二拉绳6-2伸直并粘在第一薄膜8上。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薄膜8上设置有多个一号孔8-1,所述多个一号孔8-1的直径均小于第一副桅杆7和主桅杆3的厚度,如此设置,使第一薄膜8的重量更轻,减轻了设备的整体负重,其他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两个第一拉绳6-1的长度相同,如此设置,使第一副桅杆7的平衡和稳定性更好,使多个第二拉绳6-2的拉伸效果更好,其他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副桅杆7为扁平直杆,如此设置,使第一副桅杆7的体积以展开机构收起之后的整体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其他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062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腔体型材塑钢门窗
- 下一篇:一种竹片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