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型GaN低流量掺杂剂控制生长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06847.3 | 申请日: | 2013-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56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韩军;邢艳辉;李影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30B25/02 | 分类号: | C30B25/02;C30B29/38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gan 流量 掺杂 控制 生长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技术在蓝宝石衬底上制备单一掺杂源CP2Mg的p型GaN材料,属于半导体材料制备领域。
背景技术
GaN被誉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具有宽禁带,高击穿电场,电子饱和漂移速度高等特点,特别适合制备高温、高频、大功率和抗辐射的新一代电子器件。因此GaN材料的应用被各界寄予厚望。
GaN基产品(如LED)已经商业化,但是材料中存在的问题限制着器件性能的提高,因此针对关于GaN材料的研究依然没有间断,如Mg掺杂的p型GaN材料的研究。为了获得高空穴浓度的p型GaN材料,研究者对外延生长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如生长温度,源流量(如Mg/Ga比)。也有对掺杂方法的优化,在外延生长过程中掺Mg同时,通In以获得高空穴浓度,也有采用受主-施主共掺的方法,还有人利用AlGaN/GaN或InGaN/GaN合金具有不同价带边位置的特点,采用AlGaN/GaN或InGaN/GaN超晶格结构提高空穴浓度。在外延生长过程中由于Mg—H络合物形成,还存在Mg的GaN活化率低的问题,为了实现高空穴浓度的p型材料,需要高浓度的Mg掺杂,而Mg在GaN中的溶解度却存在着限制。当掺杂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再增加Mg杂质浓度,Mg会形成Mg3N2而不会进入GaN晶格,影响p型GaN材料的晶体质量。并且当Mg掺杂浓度很大时,Mg原子会处于晶格的间隙位置(Mgi),而不是替位Ga原子形成受主MgGa,Mgi会和GaN材料中大量的N空位(VN)组成络合物(Mgi-VN),同时MgGa与VN也会形成络合物(MgGa-VN)。这些络合物均表现出施主的特性,这样就会产生严重的自补偿效应。通常LEDs或激光器(LDs)均采用InGaN/GaN多量子阱作为有源区,采用掺Mg:GaN(p-GaN)材料作为p型材料,而具有高电导率的p-GaN需要很高的生长温度才能获得,这对后续生长p-GaN的高温环境对有源层InGaN的破坏极大,致使InGaN相分凝过度,富铟和贫铟区体积增大,辐射复合对数量和量子限制效应都减小,导致发光强度大幅下降,降低生长温度必然引起p-GaN晶体质量下降,补偿效应加重,电导性能变差,器件电压上升,那么如何能在低温下获得高晶体质量、高空穴浓度的p-GaN材料呢?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的特点,本发明之目的是提供一种以低Mg掺杂剂流量控制外延生长,获得高质量、高空穴浓度的GaN基p型材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选择好的衬底放入反应室中,高温去除衬底的杂质。
步骤二、在衬底上外延低温成核层和高温缓冲层。
步骤三、在所述高温缓冲层上生长p型GaN层。
步骤四、采用热退火方法对Mg杂质进行活化。
上述生长过程中源材料是分别以TMGa,NH3,CP2Mg作为Ga源、N源、Mg掺杂源,载气为H2。
上述步骤一中反应室温度为1050℃~1150℃,并保持3min~10min,在氢气(H2)气氛下。
上述步骤二中低温成核层的外延条件为:生长温度为500-550℃,生长厚度为20-30nm。高温缓冲层外延条件为:生长温度为1050-1150℃,生长厚度为:1.5-2μm。
上述步骤三中p型GaN的生长是采用间断控制掺杂p型层生长方法,具体为:先生长非掺杂GaN,生长时间为10s,然后通入CP2Mg源,生长时间为8s,并以这样一个18s为一个单周期重复生长,共生长320~350个周期。生长温度为920℃-980℃,CP2Mg流量控制在35sccm~50sccm之间。
上述步骤四中Mg杂质活化在氮气(N2)氛围下进行的,温度为730-750℃,时间为30-50min,N2流量为2-4L/min。
所述的p型GaN制备方法,其机理和特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068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