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炼钢复合脱氧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07061.3 | 申请日: | 2013-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43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王维;李玉芝;王珂桢;李海涛;董翰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C7/06 | 分类号: | C21C7/06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罗民健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炼钢 复合 脱氧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铁冶炼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炼钢复合脱氧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钢产量迅速增加,电炉炼钢和转炉炼钢的产量占总钢产量的95%以上,在这两种炼钢方法中均需加入脱氧剂对钢液进行脱氧,并且,钢的质量、新品种的开发均与炼钢过程中的脱氧息息相关。目前,炼钢脱氧剂中大多采用硅锰合金或铝合金,使用前者存在硅锰收得率较低(一般在75%左右),在钢水中有大量脱氧产物Al2O3,Al2O3是带尖角的的多角形夹杂物,难以去除,以至于在钢水浇注过程中,钢水流动性差,结晶器水口、大包水口容易结瘤,另一方面,大量的Al2O3积聚在钢水中,链状分布于晶界,对钢的韧性产生不利影响。近几年来,海洋资源探测与开发等各项技术迅猛发展,未来人类生存依赖于海洋的程度越来越高。在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过程中,钢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钛及钛合金在海水环境中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但由于它的价格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提供一种炼钢复合脱氧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复合脱氧剂合金具有脱氧和提高钢的耐磨性、耐海水腐蚀性能的功能,且能使钢水锰有较高收得率,中间包水口、钢包水口不结瘤。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炼钢复合脱氧剂,所述复合脱氧剂以重晶石、电石、铬铁、三氧化钼、工业硅和红土镍矿为原料加工而成,复合脱氧剂的化学成分(重量%)为:Ba 8~10.35%、Ca 12~15.03% 、Ni 18~20.22%、 Cr 16~18.32%、 Mo 9~10.43% 、C 2~3.21% 、S ≤0.086% 、P ≤0.015% 、H2O ≤3% ,余量为Fe。
一种炼钢复合脱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配料:按重量百分比取重晶石10~14%、电石13~16%、铬铁21~26%、三氧化钼10~12% 、工业硅 10~12%和红土镍矿 22~25%,将各组分细碎至平均粒度为8mm,后混合均匀,备用;
(2)、熔炼:将上述配制的原料倒入感应炉内,升温至300~320℃并保温30min,保温过程中对原料进行充分搅拌,保温结束后继续加热时温度升至1550℃,然后控制浇注温度为1450℃,将感应炉内的液体倒入定模锅内,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破碎成8~10mm的颗粒,采用双层腹膜包装后得到复合脱氧剂成品。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复合脱氧剂具有脱氧和提高钢的耐磨性、耐海水腐蚀性能的功能,且能使钢水锰有较高收得率,中间包水口、钢包水口不结瘤,与现有脱氧剂比较,在炼钢、精炼脱氧的同时,能够改善钢水流动性,从而提高钢的耐海水腐蚀、耐磨性能,降低炼钢成本。且本发明利用自然界中废弃的二次资源作为原材料,制备成本低,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便于推广利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炼钢复合脱氧剂,所述复合脱氧剂以重晶石、电石、铬铁、三氧化钼、工业硅和红土镍矿为原料加工而成,复合脱氧剂的化学成分(重量%)为:Ba 8~10.35%、Ca 12~15.03% 、Ni 18~20.22%、 Cr 16~18.32%、 Mo 9~10.43% 、C 2~3.21% 、S ≤0.086% 、P ≤0.015% 、H2O ≤3% ,余量为Fe。
一种炼钢复合脱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配料:按重量百分比取重晶石10~14%、电石13~16%、铬铁21~26%、三氧化钼10~12% 、工业硅 10~12%和红土镍矿 22~25%,将各组分细碎至平均粒度为8mm,后混合均匀,备用;
(2)、熔炼:将上述配制的原料倒入感应炉内,升温至300~320℃并保温30min,保温过程中对原料进行充分搅拌,保温结束后继续加热时温度升至1550℃,然后控制浇注温度为1450℃,将感应炉内的液体倒入定模锅内,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破碎成8~10mm的颗粒,采用双层腹膜包装后得到复合脱氧剂成品。
实施例1
一种炼钢复合脱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070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环保簇绒地毯
- 下一篇:一种应用于转炉的挡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