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合金缓蚀剂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07913.9 | 申请日: | 2013-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37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慧;殷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滁州旭中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F11/16 | 分类号: | C23F1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9001 安徽省滁州市花园西***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合金 缓蚀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合金缓蚀剂,尤其是涉及一种盐水介质铝合金缓腐剂。
背景技术
由于铝材料自身的性质,铝合金材料在盐水介质中的腐蚀特征不同于酸、碱溶液和中性水溶液。铝是活泼的两性金属,在酸、碱溶液中形成均匀腐蚀。在中性水溶液中,由于铝合金表面的钝态性质,其腐蚀呈局部腐蚀特性,孔蚀是其典型的局部腐蚀形态。铝合金在盐水介质中缝隙腐蚀显得尤为明显,缝隙腐蚀是铝合金内部的局部腐蚀,其腐蚀程度较点腐蚀和均匀腐蚀严重,因此,盐水介质缓蚀剂的开发日益受到重视。
采用缓蚀剂防腐技术与其他缓蚀防腐方法相比,它更为经济、灵活、方便。现有的缓蚀剂有氧化膜型、沉积膜型和吸附膜型缓蚀剂等。铬酸盐、亚硝酸盐、钼酸盐、钨酸盐、钒酸盐、正磷酸盐、硼酸盐等均被看作氧化膜型缓蚀剂。它们多为阳极型缓蚀剂或危险型缓蚀剂,因为它们一旦剂量不足(单独缓蚀时,处理1L水,所需剂量往往高达几百、甚至过千毫克)就会造成点蚀,使本来不太严重的腐蚀问题,反而变得更加严重。而且,氯离子、高温及高的水流速都会破坏氧化膜。锌的碳酸盐、磷酸盐和氢氧化物,钙的碳酸盐和磷酸盐是最常见的沉淀膜型缓蚀剂。由于沉淀型缓蚀膜没有和金属表面直接结合,而且是多孔的,往往出现在金属表面附着不好的现象,缓蚀效果不如氧化型膜。吸附膜型缓蚀剂多为有机缓蚀剂,当金属表面为清洁或活性状态时,此类缓蚀剂能形成缓蚀效果令人满意的吸附膜。但如果金属表面有腐蚀产物或有垢沉积的情况下,就很难形成效果良好的缓蚀膜。
现有盐水介质缓蚀剂存在着缓蚀率偏低、剂量大、有毒性以及价格昂贵等问题。
葡萄糖酸钙作为缓蚀剂组分之一,通常使用量较大,使用传统的制作工艺和催化剂存在收率低、反应条件苛刻以及设备结构复杂等缺陷。
具体来说:葡萄糖酸钙的生产方法有电解氧化法、溴化法、金属催化合成法、发酵法等。在工业化大生产中,目前主要采用金属催化法和发酵法。
近年来,酶制剂工业伴随着下游行业的快速发展而发展,在种类和品质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酶法工艺就是利用酶制剂直接将葡萄糖转化成葡萄糖酸,再经过碱的中和作用,将其转化成葡萄糖酸盐系列产品。与发酵法相比,酶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不需要种子培养,免去了微生物和培养基等原辅材料对反应体系的干扰,提高了反应产物的纯度,给提取和精制带来方便。没有了种子培养,因而反应更加容易控制,生产也会变得更加平稳。对生产者而言,酶法工艺简便,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没有染菌的危险,而且产物单一,纯度高,易于分离和精制,产品质量和收率显著提高,产品等级完全达到食品级和注射级标准。对于新建厂,可以省去种子罐和部分提取设备,降低了设备投资。与金属催化法相比,酶法还具有安全性高的特点。
将酶进行固定化,可以显著提高酶的稳定性。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失活。固定化酶易于与产品分离,由于反应体系中只有底物,产物,固定化酶,反应结束后将固定化酶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回收,体系中只存在产物,易于进行产品的精制,产品纯度高。固定化酶可以重复进行回收利用,大大降低酶的成本。
但是,这些固定化酶方法仍然存在一些缺点:比如载体微球表面积有限,无法负载过多的酶蛋白,使酶活力回收率较低。另外,由于传质阻力的影响,反应过程中生成的H2O2不能迅速分解,从而导致GOD和CAT失活,固定化酶在连续使用后很快便失去大部分的酶活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铝合金缓蚀剂,其解决的技术问题是:(1)现有盐水介质缓蚀剂存在着缓蚀率偏低、剂量大、有毒性以及价格昂贵等问题;(2)准备葡萄糖酸钙使用到的催化剂载体微球表面积有限,无法负载过多的酶蛋白,使酶活力回收率较低;(3)由于传质阻力的影响,反应过程中生成的H2O2不能迅速分解,从而导致GOD和CAT失活,固定化酶在连续使用后很快便失去大部分的酶活性。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滁州旭中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滁州旭中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079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户识别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智能化双螺旋节能灯管自动生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