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轴承部件的安装构造、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09137.6 | 申请日: | 2013-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629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02 |
发明(设计)人: | 秦政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C33/04 | 分类号: | F16C33/04;G03G15/20;G03G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杨林森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承 部件 安装 构造 定影 装置 以及 图像 形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对旋转轴进行轴支承的轴承部件安装于框体的安装构造、利用该轴承部件的安装构造的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本申请主张日本专利申请2012-083948号的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其全部内容。
电子照相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构成为:在将形成于感光鼓的周面的调色剂像转印于记录片材之后,使该记录片材在定影装置的加热辊与加压辊之间形成的定影夹部通过而进行热定影。
通常对于定影装置而言,加热辊与加压辊之间的夹持压力(定影夹部的按压力)被设定得足够大,由此在定影夹部充分对记录片材上的调色剂像进行加热而避免产生定影不良,当未执行定影动作时,为了防止各辊的塑形变形,经由凸轮机构等使加压辊与定影辊分离。
然而,由于加压辊与定影辊之间的夹持压力相当大,因此必须利用强力执行压接、分离动作,尤其是在辊彼此压接时、分离时,对各辊的旋转轴、凸轮的驱动轴等产生大的冲击。此时,存在如下问题:如果在任意轴承部件与装配有该轴承部件的安装孔之间产生摇晃,则在该摇晃的部分产生碰撞并产生碰撞声。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例如将轴承部件经由垫圈等以强按压力压入于安装孔,如果以在轴承部件的整周压入于安装孔的内周面的状态固定,则能够防止摇晃的产生。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垫圈的整周被强力地压缩,径向上的密度变得非常高,因此施加到旋转轴的冲击几乎没有被衰减而直接传送至支承框。结果,支承框振动而产生异常噪声,或者该振动进一步传送至图像形成部的支承框而对图像形成动作造成恶劣影响。
随着这样的旋转体的机械振动而产生的问题不仅在定影装置执行压接、分离动作时会出现,例如在下述情况下也会出现,即:在作为驱动力传递单元使用齿轮的情况下齿轮彼此啮合时的振动经由轴承部件而传送至支承框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将旋转体的旋转轴的轴承部件以不产生摇晃的状态定位安装于其支承框,并且使在旋转轴产生的机械振动衰减而难以输送到支承框的轴承部件的安装构造、利用该安装构造的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轴承部件的安装构造将旋转轴的轴承部件安装于框体的安装孔,所述轴承部件的安装构造的特征在于构成为:在所述轴承部件的外周面及所述安装孔的内周面中的至少一方的周面上的、从旋转轴的轴心呈放射状延伸出的三处以上的多处位置形成有突部,轴承部件经由该突部而压入于安装孔,决定各突部的周向上的形成位置,以使得在将相对于各突部分别以旋转轴的轴心为中心旋转180°的位置不存在其它突部。
根据上述结构,轴承部件经由从轴心呈放射状延伸出并且沿周向形成于位置不同的三处以上的突部而压入到支承框的安装孔,由此基于该多处压入位置而将轴承部件相对于安装孔可靠地定位,能够避免产生摇晃。
另外,在各突部的180°相反侧的位置不存在其它突部,因此在该部分,在安装孔的内周面与轴承部件的外周面之间夹有间隙等,易于吸收施加到旋转轴的冲击。由此,施加到旋转轴的机械性振动不易输送到支承框。
此处,所述突部设置于三处以上的奇数个位置,并且可以配置成:从与旋转轴平行的方向观察时,当假想存在将各突部的周向上的中心与旋转轴的轴心连结的线段时,在周向上相邻的两条线段所形成的角度均相等。
另外,此处,优选形成有所述突部的位置为三处。
另外,所述框体可以由树脂材料形成。
另外,本发明的所述轴承部件可以经由树脂制的垫圈而压入到所述安装孔。
此处,优选所述垫圈由弹性率比框体的弹性率低的树脂材料形成。
另外,此处,所述突部可以形成于所述轴承部件的外周面,在所述垫圈的外周面上的与所述突部相同相位的位置也可以形成有突部。
另外,所述突部可以设置成面对所述轴承部件的外周面与所述安装孔的内周面上的相同相位的位置。
另外,所述突部至少形成于所述轴承部件的外周面,所述垫圈的外周构成为:在装配前是圆筒状的表面,当将该垫圈装配于所述轴承部件的外周时,该垫圈从内周侧被所述轴承部件的突部推压而导致该垫圈的表面隆起,由此在垫圈的外周形成突部。
另外,在所述垫圈的外周部的、未嵌插于所述安装孔的部位形成有沿径向突出的至少一个突起,该突起卡合于在所述框体的安装孔的开口部入口设置的卡合槽,由此可以进行垫圈在旋转方向上的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未经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091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