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锥束3D-CT扫描系统重建体素尺寸的自动标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09460.3 | 申请日: | 2013-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261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李兴东;刘文丽;李德红;郭彬;洪宝玉;王晓龙;桂志国;魏东波;杨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23/04 | 分类号: | G01N2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11121 | 代理人: | 李有浩 |
地址: | 10001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锥束 ct 扫描 系统 重建 尺寸 自动 标定 方法 | ||
1.一种锥束3D-CT扫描系统重建体素尺寸自动标定的方法,所述锥束3D-CT扫描系统至少包括有射线源(1)、转台(3)、被检测物体(4)、面阵列探测器(5),其特征在于标定方法包括有下列实施步骤:
步骤一:初始行程距离下的体素尺寸标定
步骤101:将一球形目标体安装在转台(3)的转轴(31)上,将转台(3)移动至X轴方向的起始成像位置P0,记录下行程距离D1、计算出首次体素尺寸V1;
步骤102:启动锥束3D-CT扫描系统,获取球形目标体的二维DR数字的投影图像;
步骤103:利用图像处理和轮廓追踪方法获取该起始成像位置P0下的图像轮廓点;
步骤104:根据记录的在起始成像位置P0下的所有轮廓点坐标值,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法求取出球形目标体的投影直径的像素单位长度W1′;
步骤二:最大行程距离下的体素尺寸标定
步骤201:将转台(3)移动至X轴方向的行程最大位置点Pmax,记录下最长行程距离Dmax、计算出最后次体素尺寸Vmax;
步骤202:启动锥束3D-CT扫描系统,获取在行程最大位置点Pmax下的球形目标体的二维DR数字的投影图像;
步骤203:利用图像处理和轮廓追踪方法获取该行程最大位置点Pmax下的图像轮廓点;
步骤204:根据记录的在行程最大位置点Pmax下的所有轮廓点坐标值,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法求取出球形目标体的投影直径的像素单位长度Wmax′;
步骤三:中间行程距离下的体素尺寸标定
步骤301:将转台(3)移动至X轴方向上的介于P0和Pmax之间的中间成像位置点Pi,记录下中间行程距离Di、计算出中间次体素尺寸Vi;
步骤302:启动锥束3D-CT扫描系统,获取在介于P0和Pmax之间的中间成像位置点Pi下的球形目标体的二维DR数字的投影图像;
步骤303:利用图像处理和轮廓追踪方法获取该中间成像位置点Pi下的图像轮廓点;
步骤304:根据记录的在中间成像位置点Pi下的所有轮廓点坐标值,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法求取出球形目标体的投影直径的像素单位长度Wi′;
步骤四:任意行程下的体素尺寸获取
将转台(3)在X轴方向上不同的成像位置计算出的体素尺寸值和对应的行程距离值组成一方程组为:
从体素尺寸值和行程距离值组成一方程组中即可得到零次项系数b、一次项系数k的值,从而得到不同成像位置下行程-体素尺寸关系V=b+k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0946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