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量输电线路并沟线夹表面温度分布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09796.X | 申请日: | 2013-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65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林杰;刘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K7/02 | 分类号: | G01K7/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蔡茂略 |
地址: | 51064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量 输电 线路 沟线夹 表面温度 分布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电线路并沟线夹温度测量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测量输电线路并沟线夹表面温度分布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用电客户数量的迅速增加,线路负荷大幅度增长,造成线路长期满负荷或超负荷运行。在这种情况下输电线路常常发生耐张杆塔并沟线夹发热的问题,但有些重要线路不能立即停电进行处理,影响了输电线路的可靠安全性。通过现场的调查,近几年线夹发热的统计资料,分析例如引流并沟线夹发生过热甚至断裂情况下对于电力系统供电可靠安全的影响。
输电线路线夹的故障研究中,对于线夹发热的研究尤为重要。因此,准确测量线夹温度和对于线夹本身的温度区域的划分,能有效解决输电线路线夹发热试验中的问题,指导输电线路线夹的运行和维护。因此对于线夹发热的研究十分必要,而准确测量线夹的温度又是问题的关键,必须做到有效和准确地测量。在目前的应用中,通常采用红外线测温仪和红外热成像仪进行测温。由于这两者的测温均属于未接触式测温,测量的精度较低;例如,在3m的范围内测量误差可以达到±1℃,随着距离的增加,该误差将会成指数型增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不足,提供一种测量输电线路并沟线夹表面温度分布的装置。本发明采用热电偶进行测温,并把测温的结果与测温划分区域结合起来,解决了线夹表面是否一致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测量输电线路并沟线夹温度分布的装置,包括热电偶测温探头和数据采集仪,所述热电偶测温探头分布在并沟线夹表面,所述热电偶测温探头与数据采集仪连接。
所述热电偶测温探头的个数为6个或大于6的偶数个。
所述热电偶测温探头分布在并沟线夹表面具体为:对称分布在并沟线夹表面纵向中线的左右两侧,且相邻热电偶测温探头间距相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根据测量结果,能判断并沟线夹的表面温度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可以进一步研究不同区域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性有何规律;
(2)本测量方法能有效测量并沟线夹表面的各区域的温度,同时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测温点的数量,节约成本;
(3)通过上述的并沟线夹温度的测量方法,可广泛用于线夹发热试验、线夹热循环试验等与测温有关的其他试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测量输电线路并沟线夹温度分布的装置,包括热电偶测温探头和数据采集仪,所述热电偶测温探头分布在并沟线夹表面,所述热电偶测温探头与数据采集仪连接。
所述热电偶测温探头的个数为6个或大于6的偶数个。
所述热电偶测温探头对称分布在并沟线夹表面纵向中线的左右两侧,且相邻热电偶测温探头间距相等。
本实施例采用6个热电偶测温探头,均为T型热电偶,T型热电偶又称铜-康铜热电偶(铜/镍铜热电偶,分度号T,测量范围-200~+350℃),T型热电偶具有线性度好,热电动势较大,灵敏度较高,温度近似线性和复制性好,传热快,稳定性和均匀性较好,价格便宜等优点。
数据采集仪型号KH432G-LUNN,将6个热电偶测温探头分别编号1、2、3、4、5、6号,并按顺序用透明胶布将热电偶探头粘帖到并沟线夹的表面,分别与数据采集仪连接,并根据热电偶测温探头的编号把并沟线夹的表面划分为6个区域,并把测温结果和区域划分连接,不同测温编号的热电偶测温探头测得所在区域的温度。
并沟线夹的分布根据传热学所述与热阻大小有关,因此将并沟线夹的表面划分为6个区域,具体如下:
(1)测量并沟线夹的长度,设为X;
(2)沿着并沟线夹表面纵向中线的左侧三个区域,右侧三个区域;
(3)左侧和右侧三个测温点的位置,分别距并沟线夹底边距离x/4、2x/4、3x/4。
本发明在并沟线夹表面布置测量点后,得出温度的分布,根据测量结果,能判断并沟线夹的表面温度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可以进一步研究不同区域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性有何规律,测量线夹的温度分布,对于研究其故障原因和故障特征提供了测量的基础。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所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097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