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纤耳鼻腔镜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11145.4 | 申请日: | 2013-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565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王根海;赵惠民;杨先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晋通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227 | 分类号: | A61B1/227;A61B1/233;A61B1/07;A61B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邓琪 |
地址: | 20215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纤 鼻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耳鼻检测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光纤耳鼻腔镜。
背景技术
目前,在耳、鼻、喉疾病的诊断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检测设备为耳鼻腔镜。常规的耳鼻腔镜中的光学系统包括多个设置在硬管镜护管中的可折射的光学镜头,通过这些光学镜头的组合可将图像传至该耳鼻腔镜中的目镜进行观测。然而,这种现有的光学系统不仅结构复杂、图像失真严重,而且还需要耗费较高的成本,另外由于采用的是多个光学镜头,因此无法将护管制造得很细(目前市场上耳鼻腔镜的硬管镜的最小直径为6mm),从而为医生的使用造成不便,同时也为病人带来不适。为此,现在需要对这种传统的耳鼻腔镜进行改进,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光纤耳鼻腔镜,以有效降低检测图像的失真度,减少制造成本。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光纤耳鼻腔镜,其包括依次同轴连接的硬管镜和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管镜包括:
一护管,该护管的外缘设有一测光孔;
一用于将图像传输至所述目镜的传像光纤丝,该传像光纤丝同心地固定设置在所述护管内;以及
多根用于通过所述测光孔接收来自外围光源的光线的传光光纤丝,所述多根传光光纤丝与所述传像光纤丝平行地固定设置在所述护管内,且所述多根传光光纤丝围绕所述传像光纤丝均匀分布并与该传像光纤丝间隔开。
在上述的光纤耳鼻腔镜中,所述硬管镜还包括填充在所述传像光纤丝、传光光纤丝和护管之间的填充料。
在上述的光纤耳鼻腔镜中,所述测光孔设置在靠近护管的远离所述目镜的一端的外缘上。
在上述的光纤耳鼻腔镜中,所述传光光纤丝的数量范围为4-8根。
在上述的光纤耳鼻腔镜中,所述护管的直径范围为3-4mm。
在上述的光纤耳鼻腔镜中,所述传光光纤丝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传像光纤丝的横截面呈六边形。
在上述的光纤耳鼻腔镜中,所述光纤耳鼻腔镜还包括同轴地连接在所述硬管镜和目镜之间的图像放大器。
在上述的光纤耳鼻腔镜中,所述图像放大器包括相互连接的放大器本体和图像调节旋钮。
在上述的光纤耳鼻腔镜中,所述光纤耳鼻腔镜还包括依次同轴连接的光电转换器和CCD图像传感器,其中所述光电转换器与所述目镜同轴连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解决方案,本发明通过在硬管镜的护管中采用传像光纤丝作为传递图像的光学器件,充分利用了这种传像元件的“零”厚度性能,并配合采用多根传光光纤丝,从而使图像能够清晰地传输到目镜,进而大大减少了图像失真,且简化了结构,降低了制造成本。另外,本发明还通过设置光电转换器和CCD图像传感器等,从而实现了将图像传输至视频屏幕的目的,从而能便于医务人员的观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光纤耳鼻腔镜的结构分解图;
图2是图1中的A-A向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
1 硬管镜
11 护管 111 测光孔
12 传像光纤丝 13 传光光纤丝
14 填充料
2 图像放大器
21 放大器本体 22 图像调节旋钮
3 目镜
4 光电转换器
5 CCD图像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即,一种光纤耳鼻腔镜,其包括依次同轴连接的硬管镜1、图像放大器2、目镜3、光电转换器4和CCD图像传感器5,其中,图像放大器2包括相互连接的放大器本体21和图像调节旋钮22。
本发明中的硬管镜1包括:
一护管11,该护管11的外缘设有一测光孔111,且该测光孔的位置靠近护管11的远离目镜3的一端;
一用于将图像传输至图像放大器2并最终传输至目镜3的传像光纤丝12,该传像光纤丝12同心地固定设置在护管11内;
多根用于通过测光孔11接收来自外围光源(图中未示)的光线的传光光纤丝13,该多根传光光纤丝13与传像光纤丝12平行地固定设置在护管11内,且该多根传光光纤丝13围绕传像光纤丝12均匀分布,并与该传像光纤丝12间隔开;以及
填充在传像光纤丝12、传光光纤丝13和护管11之间的填充料14。
一般,传光光纤丝13的数量范围为4-8根,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传光光纤丝13的数量为6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晋通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晋通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111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工位加工设备
- 下一篇:具双面对位的压模包装机